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回复: 0

古代中国的平等观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中国的平等观念
提问者:10690
------
滕玉琳回答:
    中国古代众多学派,儒、法、道、墨诸家都在一定程度提出过平等思想,但表现各有不同。孔子的"仁"不仅指爱亲,也推广到"爱人"的程度。孔子从仁的哲学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把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平等精神作为他"祖述尧舜"的缘由。 儒家强调尊卑有别,主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与此针锋相对,法家提出"法不阿贵,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法家强调贵族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使法在实施中有一定平等性,比起儒家有一定的进步。法家的法的制订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确认并维护一部人的特权,况且中国古代的法律只有刑与罚的意义,只是规定人们不许做什么,而不规定人们享有何种权利,与具有平等内涵的西方自然法有着质的不同。因此,法家与儒家的对立,并不在于是否主张平等,而是在于是法治还是礼治。
在先秦,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平等万分。老子提出,道生万物,"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在统治者看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从来都是一股逆流,他们采取逃避现实和冷漠的不合作态度,隐居山林,逍遥自得。对于道家来说,他们保有的只能是思想的权利,追求的也只能是精神上的平等,而不是实质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平等,因而他们的平等观念只能是人们萌芽状态的平等意识,寄托着人们对平等权利的向往。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被正统的儒家思想所压制,只是在失意文人中有一定的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观念的阙如。
先秦时期真正具有平等观念的是墨家。墨子主张要改变现实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在社会相互关系中,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儒家的爱有差等不同,墨子提出的兼爱是爱无差等。尽管社会上存在着贵贱、亲疏、贫富等实际上的不平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以爱相待,倘若人们都能怀着一种普通的人类之爱去从事社会活动,就可以超越客观上的不平等,达到人人平等,故此,墨子提出"兼以易别"的主张。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没有能够成为一种摧垮社会等级特权的强大势力,而只有西方近代的平等观念,才显示出改造世界,通向民主之路的力量。
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13137
回答时间:2011-11-10 19:46:25
关键词:
                           
                                    古代中国 平等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3 23:51 , Processed in 0.0375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