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回复: 0

“软硬兼施”培育“新基建”人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新基建”这一概念。


“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相比之前的传统基建,“新基建”可以说是科技感满满。事实上,除了实物投资,它背后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更令人期待。推进“新基建”,不仅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还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新产业新领域发展。


发展“新基建”需要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而这两项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近日,某机构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总体上看“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而从区域看,“新基建”产业人才市场重心进一步南移,广东省的需求人数占比最大。


“新基建”主要立足于新兴技术,可以说是集合了各类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门槛较高。所以,一方面,培育“新基建”人才要将重点放在复合型人才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深化改革,比如,增加相关课程设置,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新基建”补上人才短板。


另一方面,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培养。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科研院所在全球引进人才或设立研发机构、并购优质企业,以加快技术追赶。此外,在顶层设计上也要做好战略部署,不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激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流入。


以广州为例,广州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这些都为广州“新基建”发展成长提供了沃土。有了这些硬件配置,加上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软硬兼施”,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投身“新基建”的热情和能量得以释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新基建”的巨大成效。(记者刘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15:38 , Processed in 0.0334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