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回复: 0

嫦娥四号迎来第24月昼 研究成果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质成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遥远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10日3时12分和11月9日10时17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




基于探测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目标为玄武岩方向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


在接近月午时,“玉兔二号”月球车计划进行至少1次全景相机环拍,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开展同步探测。




随着“玉兔二号”月球车向西北方向不断前行,嫦娥四号核心团队科学家利用传回的第一手数据,持续产出科学成果。


科学团队近期发表在SCI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时的撞击很可能穿透月壳,撞击出月球深部物质。




自轨道卫星实现对月球背面的遥感观测以来,大量研究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存在镁铁质异常,相比返回样品以及月球陨石,也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嫦娥四号通过对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坑底部溅射物层的探测,发现该区域镁铁质矿物特征与遥感数据相似。


研究数据显示,嫦娥四号着陆区的石块及月壤中镁铁质矿物以单斜辉石为主,这种辉石成分与快速冷却的岩浆系统一致。研究认为嫦娥四号着陆区物质主要来自撞击熔融体的重结晶。“玉兔二号”在这一区域的巡视探测为深入认识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镁铁质异常区的成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4 01:16 , Processed in 0.0350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