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回复: 0

南海科考日志:艺高胆大的队员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8日 星期六 晴 29摄氏度 浪高2级


近几天,我一直在关注水下相机的制作。计划布置一个水下相机进行连续拍摄,不仅要保证拍摄的照片质量够高,还要让拍摄的时间够长。若在陆地上的实验室,各种资源配备到位,这事不难,但是现在在海上,资源有限。不过这些都难不倒潜航员,自从领队提出这个想法,他们就开始着手实现,多方搜集元件。


一开始大家认为相机可借用潜器上的某个相机,电池舱可用潜器某灯的电池舱,干电池有备用的,似乎非常顺利,但是潜器某灯的电池舱能装的电池不够多,拍摄时间持续不够长。潜航员小李突然想起仓库里有一个闲置的筒,容量大,够耐压。


在海底放置支架,电池组装测试完毕,相机通电后运转正常,设置曝光时间、间隔,实验室测试拍摄,又发现电池峰值功率不够,于是更换不同类型的干电池,重新来。


水下环境拍摄,闪光灯打光的方向有讲究,如果直接照目标,附近的颗粒会干扰;一次不一定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至少得拍两次,那么耗电问题就来了,得继续优化。


同时,另外一些人在准备水下吸收机,准备明天投放。它可以靠近目标吸附水中的小生物,这是根据科学目标提出的设想。船上有机器改装后能有这个功能,领队一声令下,队员马上行动,将机器从仓库搬出来,调整它的工作方式、更换关键配件、测试性能,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目前效果不错。领队经验丰富,有魄力;队员能力强,精力旺。一种“敢做事、能做事”的氛围直让我惊叹——艺高才胆大。






下午的例会讨论布放水下相机、水下吸收机,聚焦放置位置、距离、角度、防倒等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很激烈。这是围绕本航次的一个重要科学发现而临时安排的任务,队员们因亲身经历、见证这个事件而激动。这个标志性的发现现场也被提议印在本航次的纪念文化衫上。


科学例会上,蔡老师汇报了她昨天下潜的收获。她是研究大生物的,所展示的照片和视频如我们常在纪录片里看到那样,色彩斑斓、千姿百态。我对一簇海绵印象很深,白色、玻璃质,在岩石下面像一朵怒放的白玫瑰。在路线中,某处海底砂质表面有10~20厘米周期的波纹。丁老师强调,在近海海底也有类似的波纹,人们认为这是海浪作用的结果,但是在2000米的深海还有这种波纹,成因目前还是一个谜。路径的岩石上大多有结壳,首席彭老师介绍,目前学术界对结壳的成因还有争议,有些是海水中的铁、锰元素沉积,有些是火成岩石里面的元素在表面富集。有趣的是,一只章鱼从镜头前面游过,中途停下朝潜器观望了一会儿,像是在跟潜器打招呼。小陈汇报了他的避障声呐测试效果,比传统机械扫描声呐优势明显,虽然还有些问题,但这次的进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按照我们在下潜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我这几天一直在分析数据,寻找表征现象的参数,同时需要做一些实验,探索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为此,我们准备在船上临时搭建一套偏振光学测量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05:51 , Processed in 0.0470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