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0

南海科考日志:“探索一号”上苛刻的规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6日 星期四 晴 29摄氏度 浪高3级


今天谈谈“探索一号”上的规矩。首先,与安全有关的规矩最严格。上船第一天开了安全会议,发制服、安全鞋。去后甲板要戴安全帽、穿安全鞋、穿救生衣。睡觉关门但不要锁门,人不在时开门;起初我还有点不适应,后来发现“老潜”都这样;不锁门是因为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发现、方便救援。不能穿拖鞋出卧室,因为此前有人出事碰坏了脚趾甲;卧室里,卫生间外面是黑色橡胶拖鞋,卫生间里是白色特制防滑拖鞋。


还有一些“内部”约定,比如:吃饭时间固定为早上7点、中午11点30分、晚上5点30分,雷打不动;过了点有时真没饭吃,只能吃泡面。下楼的人要主动给上楼的人让路。实验室和卧室桌面要保持整洁,否则会有人提醒,包括船长、领队、实验部门长。进潜器一定要有潜航员陪着,我近日与小麦在潜器里做测试,这点深有体会,潜航员帮了不少忙。


科考规矩最苛刻也最理性,无可辩驳。第一,关于样品的分配,共享要征得下潜科学家和首席的同意。第二,关于采样,与下潜目标无关的样本不采,只采典型的样本,尽量少采,少破坏,杜绝无目的采样。第三,关于下潜资料、下潜的图片和数据、样品照片、船和潜器的确切位置等(包括自己手机拍的),航次结束前不能发朋友圈,不能透露航次信息,除非首席或领队同意。


最近我和小麦追着潜器窗口的问题,一直在做实验、处理数据。面对具体问题,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能力不足,不过这反而激活了潜能,我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千方百计求答案,每天都精疲力竭又兴奋不已。




下午的科学会议上,深海所许老师介绍昨天下潜的收获,他们关心冷水珊瑚,包括活珊瑚的生态、死珊瑚的历史。丁老师提到几点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在目前的化石中没有珊瑚的记录,而其他软体动物(如海绵、海参、海星等)都能找到化石,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二,死的冷水珊瑚所经历的海洋环境与当前环境非常不同,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令冷水珊瑚大面积死亡,目前还没有定论,要注意研究死珊瑚的历史;第三,冷水珊瑚与暖水珊瑚不是一个种,关于进化上的先后顺序目前没有定论。


现场研究珊瑚的专家坦言,学术界对深海冷水珊瑚的认识还很少,它的生存方式、年代递进、进化路径都需要研究;有了载人潜器,冷水珊瑚才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多下潜到深海现场考察非常必要。


(不只有)我发现深海拍摄的活的冷水珊瑚鲜艳漂亮,但它们被拿上来后就“化”掉了,只剩硬杆。有专家认为,可能珊瑚受激后启动了“自溶”模式。变色与温度、压力的变化有关,然而这些机制还没有研究结论。


例会后又是各自忙碌。晚上我在潜器间旁观丁老师带领一些成员做电池舱,他们要临时搭建一个水下连续长期照相系统。我的某个水下仪器正为大容量电池发愁呢,他们用的是网上采购的干电池,安全、容量大、体积小;水下密封舱的体积只有我预想的十分之一。我此前在充电电池上打转,这次算是开了眼界。




22点30分,我被安排参与回收重力柱,第一次了解了“打”重力柱的目的——采集大深度(比底泥采样瓶深很多)的沉积物,了解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今天的重力柱长度打破了纪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4 03:12 , Processed in 0.0331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