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回复: 0

我国科学家“跨国”选育出4个玉米新品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新品种高抗印度尼西亚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审定试验中,平均产量折合亩产793.34公斤,比第1对照品种Bisi18(印度尼西亚主推品种)平均增产8.28%,比第2对照品种P36(最新审定的跨国公司品种)平均增产7.31%,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开展“本土化”育种选育的IDCHN07交出的成绩单。


记者从山东省农科院了解到,近日,经印度尼西亚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审查同意,来自中国的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的“本土化”育种选育的IDCHN04、IDCHN07、IDCHN09和IDCHN10共计4个玉米新品种一举通过印度尼西亚国家审定。据了解,4个品种一次性通过审定,我国科技“走出去”结出他国“本土化”硕果,是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在国外“本土化”育种的新突破。


在当地高产高效试验中,经印度尼西亚专家测产验收折合亩产最高达到914.51公斤,平均产量折合亩产890公斤。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品种与技术集成试验实现了多项突破,增产增效显著,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为印度尼西亚农业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在印度尼西亚多个地区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新品种深得当地政府、农业技术部门、科研院所和农民的认可与评价。


玉米是我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粮食作物,双方开展玉米联合研发具有“支撑社会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和实践科技外交”的战略意义。同时,玉米是印度尼西亚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了“玉米自给计划”予以优先发展。


本次审定品种,由两国专家在印度尼西亚历时十余年选育而成,这为印度尼西亚玉米生产发展及农业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切实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03:45 , Processed in 0.0343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