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回复: 0

新型光学传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应用物理快报》近日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在新型光学传感器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体变化的能力。这一成果有望带来图像识别、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目前的信息处理算法和体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像人的大脑,但信息接收的方式仍是为传统计算机设计的。为了发挥其全部潜能,更像人脑那样“思考”的计算机需要更像人眼那样“看”的图像传感器。


人眼包含约1亿个感光器,但视神经与大脑的连接只有一百万个,因此在传输图像之前,必须在视网膜中进行大量的预处理和动态压缩。


传统的传感技术,如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中的芯片,更适合顺序处理。每个传感器都会产生一个幅度随其接收的光强度而变化的信号,这意味着静态图像会使传感器产生较为恒定的输出电压。


新型视网膜形态传感器,利用了钙钛矿的独特光电性能。钙钛矿置于厚度仅几百纳米的超薄层中充当电容器,在光照下,它会从电绝缘体变为导体。因此传感器在静态条件下保持相对安静,当检测到光照变化时,会记录一个短而尖锐的信号,然后迅速恢复到其基线状态。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一系列视网膜形态传感器,以预测视网膜形态摄像机如何响应输入刺激。例如,在棒球练习的模拟演示中,内场球员显示为清晰可见、明亮的运动物体,而看台等相对静止的物体逐渐消失。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只鸟飞进了视野,然后停在一个看不见的喂鸟器上,几乎消失了,却在起飞时重新出现。


研究人员还可将任何视频输入这些模拟,并以与人眼基本相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比如让机器人用这些传感器来跟踪目标的运动,其视野中的任何静止状态都不会引起响应,一旦目标发生运动,则会产生高压,立即告诉机器人目标的位置,而不需要进行任何复杂的图像处理。


这种新型传感器还能与神经形态计算机完美匹配。神经形态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不同,是一种模拟人脑的大规模并行网络,为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和高级图像识别中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支持。(科技日报记者冯卫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05:39 , Processed in 0.0347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