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回复: 0

我国突破国际传统铀成矿理论并成功指导实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2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由核工业208大队完成的“内蒙古中西部中生代产铀盆地的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找矿突破”的重点铀矿地质项目,在充分消化吸收国际传统砂岩型铀成矿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条件的特殊性,突破了传统铀成矿理论的束缚,取得了铀成矿理论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重大找矿突破。
据介绍,此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新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和双重还原介质联合控制下的“古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模式、二连盆地“构造反转”作用对含氧含铀水层间渗入作用的控制机理和“古河谷型”铀成矿模式、巴音戈壁盆地断陷湖盆背景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控矿机制和“同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型”铀成矿模式。
这些模式均为中国特色的系列铀成矿模式。因此,此次突破是对传统铀成矿理论的升华和发展,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古层间氧化带型”“同沉积泥岩型”和“古河谷型”铀成矿理论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发现和落实了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等砂岩铀矿床,填补了我国无超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的空白,落实了万吨至十万吨级铀矿资源基地。
基于理论上的突破,内蒙古纳岭沟特大型铀矿床已开始工业化试采,巴彦乌拉特大型铀矿床已开展工业化生产试运行,两个矿床将分别建设成为我国首批两座千吨级现代化地浸铀矿山,为其他砂岩型铀矿床的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科技日报记者张景阳 通讯员胡红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22:06 , Processed in 0.0375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