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回复: 0

中山大学团队取得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11月25日,国际顶级免疫学期刊《Immunity》刊发了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张辉教授课题组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纳米颗粒疫苗成果,课题组发现通过纳米颗粒偶联可以显著增强蛋白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响应。目前新冠mRNA疫苗已经取得三期临床的成功,铁蛋白纳米新冠疫苗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新冠疫苗。
文章称,这款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恒河猴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位居世界第三。尽管各个实验室在检测手段和实验灵敏度上均有所不同,但依然可以反映出该纳米颗粒疫苗的高效价。
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张辉说,与以往技术路线非常成熟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腺病毒疫苗不同的是,中山大学团队研发的纳米颗粒疫苗是多抗原重组蛋白疫苗,可以实现在单个纳米疫苗表面同时展示24个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抗原。
张辉团队对经过纳米颗粒疫苗免疫过的人源化鼠模型上进行了野生型SARS-CoV-2的呼吸道感染,发现未经免疫的小鼠肺部损伤严重,病毒复制迅速,并且部分小鼠在感染三天后相继死亡。而经过纳米颗粒疫苗免疫过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肺部无损伤,在包括肺的11个脏器组织中均检测不到残留病毒。可见,纳米颗粒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可以显著地抵御机体免遭新冠病毒感染。
在安全性方面,中山大学研发的纳米颗粒疫苗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疫苗没有引起小鼠其他脏器器官损伤等副作用,团队同时检测了小鼠诱导产生的抗体是否可能引起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ADE),结果发现,纳米颗粒疫苗诱导的抗体均无ADE作用。
据介绍,《Immunity》创刊于1994年,系隶属于Cell Press旗下影响因子最高的免疫学杂志。
“团队研发历程极为艰辛,在3个月内先后试错161次,最终才在动物身上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次能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我们很欣慰。加强抗疫和疫苗研发,才是消除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的治本之策。”张辉说。
据了解,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的支持。目前团队已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临床批件。(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吴立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00:18 , Processed in 0.0326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