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回复: 0

专家提出旱区盐碱地治理29字新模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6日,以“旱区盐碱地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84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盐碱地管理、治理技术进展、基于水盐双分离的治理新技术、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王飞在会议报告中提出了“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29字旱区盐碱地治理新模式 。


目前,我国约有10亿亩盐碱土地,其中有待开发利用的盐碱土地,也有因开发利用不当而形成的次生盐碱土地。与会专家认为,科学开发2亿亩、有效治理1亿亩,显著提升盐碱地开发治理与管控的科技水平,对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不过,目前常用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存在经济成本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治理后效果维持时间短、洗盐排水对下游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亟须积极探索和发展变革性技术。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王飞指出,旱区水资源短缺且盐碱地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但旱区特有的耐盐、耐旱生物资源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以及水资源淡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都为盐碱地多学科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方法、设备和技术基础。


王飞表示,在其课题组提出的“旱区盐碱地治理29字模式”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


与会专家还关注到,全球约有9.32亿公顷盐碱化土地,70%以上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盐碱地改良和利用不但直接影响我国有限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还能深化和升级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生态和民生方面的合作,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10:38 , Processed in 0.0326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