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回复: 0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侯祥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曾动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的成就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一生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侯祥麟





出生辛亥,启蒙“五四”,求学战乱……幼年的侯祥麟,眼里充满了灰色。在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侯祥麟总是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当《资本论》《大众哲学》进入视野,他如同找到了“领航灯”,“当时,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一生信仰,不曾动摇。”侯祥麟说。


一位同学讲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让侯祥麟激动不已;而外国杂志中有关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更让他对共产党人由衷敬佩。


1938年4月,侯祥麟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便于工作,组织两次安排他加入国民党做地下工作,侯祥麟欣然应允。


时逢战乱,中国军队汽油奇缺。侯祥麟毅然投入油品研制的队列。无油可炼,他就从菜籽油里炼制柴油,用煤干馏制取人造石油;燃料不足,他便设计出精馏塔,从白酒中提炼酒精……


抗战胜利前夕,按照中央部署,侯祥麟作为技术干部赴美国深造,为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50年10月1日,清华大学师生都到天安门参加庆祝游行。在男生一片白色衬衣的“海洋”中,一件鲜红色的衬衣格外醒目。这是侯祥麟,红衬衫表明了侯祥麟的底色。此时,他刚舍弃优越的工作条件,从美国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当教授。


解放之初,百废待兴,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航空煤油的国产化。“搞不出航空煤油,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时任石油部部长的余秋里终日眉头紧锁。


军令如山。架机器、测数据、作对比,侯祥麟亲领6个研究室的科技精英日夜苦干。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无数次挫折、失败,无数次分析、总结。


“我就不信搞不出中国自己的‘争气油’!”侯祥麟顾不上中毒、爆炸等危险,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闯过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最终,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全部试制成功,一举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而时间仅仅过了一年。


此后,侯祥麟作为石油项目的完成者之一,参与了《1956—1967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那可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性工程。受托中国科协,侯祥麟以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名义,主持百余人论证,写出《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的若干建议》并报国务院。侯祥麟及其团队的研究,使中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油品立足于国内。


颐养天年之时,侯祥麟依然正常上班、做研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总要做点事吧!”侯祥麟常说,“科学家的真正快乐在于创新与奉献。”



出品:光明日报社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协


制作: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陈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6 18:47 , Processed in 0.0399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