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5|回复: 0

戚发轫:传承航天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轻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务实的学风,这非常重要。”11月20日,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的报告厅举行,87岁高龄、满头银发的中国航天元老戚发轫依然精神矍铄,用亲身经历讲述老一辈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报国心、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以及用青春甚至热血铸就的航天精神。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荣誉等身的戚发轫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位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引领者。


“一切要靠自己,靠不了别人”


1957年9月,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戚发轫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时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给他们主讲《导弹概论》。


当时,因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苏方撤走了专家,拿走了资料,而且提供了很多不准确的数据。


“当年为了解决资料、数据有无问题,要自力更生靠自己。”戚发轫等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于是,在一穷二白且面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咬紧牙关,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了众多难以想象的难关。


“1962年,首次发射东风2号导弹时,因为经验不足,失败了,当时很受打击。当年我们的领导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干。我们到2004年就发射成功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人家不会永远帮你,要靠自己。”戚发轫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航天精神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讲一个故事,但是核心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戚发轫说,“一切要靠自己,靠不了别人。”


“载人航天,可是人命关天”


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那个时候我已经59岁了,再过一年该退休了,而且载人航天可是人命关天。”戚发轫的顾虑和压力可想而知。


“我去苏联看过他们发射载人飞船,发射时总设计师是要签字的,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安全地把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当时就在想,将来送我们自己的航天员上天之前,我能签这个字吗?送上去的航天员一定能回来吗?”然而,面对国家需要,戚发轫还是挑起了这个重担。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也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由此,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戚发轫看来,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特别”,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戚发轫说,现在的年轻航天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比老一代更有挑战性,更加需要这种“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


“最大的爱,就是爱国家”


中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戚发轫认为,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我国自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升空了,成功了,意义很重大。”


“今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了,不仅能为中国服务,而且能为世界服务。这是一个大事。”


“今年7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也发射成功了,明年2月份就到火星了。”


“今年年底,我们还要用长征五号把‘嫦娥五号’送到月球上,取了样品再返回地球。”


谈到我国航天事业近期的发展成就,戚发轫尤其自豪,但也很理性。“我们现在是航天大国,但还不是航天强国。”戚发轫说。


如今,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任落在了新时代航天人的肩上。戚发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尤其是“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在戚发轫看来,“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最崇高的爱,就是爱国家、爱事业、爱团队、爱岗位。”


据了解,本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举办,在北京设立主会场,清华大学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主会场活动,全国各地开设了1000余个视频分会场,形成了“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学风课”的盛况。(光明网记者赵清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6 11:31 , Processed in 0.0500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