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法学中的证据制度是如何定义的?
提问者:109080
------
eckzx回答:
证据制度在不同的工具书中的解释不尽相同,登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工具书栏目,检索证据制度可以找到其定义,下面给出的是在《中华法学大辞典·诉讼法学卷》中的解释,供参考。
有关诉讼证据的法律制度。一国诉讼制度的内容之一。也是一国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奴隶社会普遍实行神示证据制度,后来发展为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和内心确认证据制度。旧中国实行的是以刑讯逼供为主要特点的证据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主要内容是:司法人员办理刑、民、 行政案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以充分和可靠的证据作根据,准确地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是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精神。我国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查明案件的事实真象,是司法人员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进行证明活动的目的。(2)查明事实真相,只能靠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以证据作根据。(3)反对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4) 专门机关同群众相结合,既强调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的主动作用,又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证据制度具体体现在 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中,包括证据分类制度、举证责任制度、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制度及证据保全制度等内容。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中证据制度的内容之一,体现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精神。
知识来源:陈光中 主编;丁慕英,刘文,田祖思等 编.中华法学大辞典·诉讼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第761页.
回答时间:
关键词:
诉讼法学
定义
证据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