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三章 子路篇(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The Master said, "Though a man may be able to recite the three hundred odes, yet if, when intrusted with a governmental charge, he knows not how to act, or if, when sent to any quarter on a mission, he cannot give his replies unassisted, notwithstanding the extent of his learning, of what practical use is it?"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①,授之以政②,不达③;使之四方④,不能专对⑤。虽多,亦奚以为⑥?”
【今译】
孔子说:“读熟了三百篇《诗》,把政务交给他却不能完成,派他出使别国却不能独立应付。书虽然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注释】
①诗《三百》:《诗经》共305篇,“三百”取其整数。
②授:交给。
③不达:办不好。
④使:出使。
⑤专对:独立,应对,即遇到问题,独立地谈判交涉。
⑥奚:什么。以:用。为: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评点】
孔子时,《诗》三百篇是作为百科式的经典来读的,人们可以从《诗》中学习到各地的民俗民风、历史的经验教训、社会的人情世故、人生的感受体会等等,尤其是《诗》中那些被视为至理名言的诗句,对于从政人员来说,可以广泛地用于治理政事与外交活动中。孔子强调读《诗》要能“达”,能“专对”,这是检验读《诗》好坏的标准。学习的好坏不在于背诵多少书本词句,而在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孔子的学习知识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