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3|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四章 宪问篇(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四章 宪问篇(1)
宪问篇第十四(共四十四节)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Xian asked what was shameful. The Master said, "When goo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a state, to be thinking only of salary; and, when bad government prevails, to be thinking, in the same way, only of salary - this is shameful."
"When the love of superiority, boasting, resentments, and covetousness are repressed, this may be deemed perfect virtue." The Master said, "This may be regarded as the achievement of what is difficult. But I do not know that it is to be deemed perfect virtue."
【原文】
宪问耻①。子曰:“邦有道②,谷③。邦无道④,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⑤,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⑥,仁则吾不知也。”
                  
【今译】
原宪询问耻,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领取俸禄,当国家政治黑暗时仍然领取俸禄,就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得的了,至于是不是仁人,我就不知道了。”
【注释】
①宪:原宪,字子思,也称原思,原思仲。孔子学生。
②有道:指政治清明。
③谷:小米,即俸禄,这里指代做官。
④无道:指政治黑暗。
⑤克:好胜。伐:自夸。怨:怨恨。欲:贪欲。
⑥难:难得。
【评点】
     本章孔子从从政者的角度回答耻辱的问题,并强调仁难以做到。孔子认为,如果你是国家官吏,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时,你拿俸禄是应得的,因为“有道”局面有你一份劳作。然而,在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百姓困苦时,你还是拿俸禄,就是可耻的了。因为“无道”局面有你一份责任。孔子的潜台词是:你为无道之君效劳,却没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却心安理得领取俸禄,于心何忍?孔子把个人荣辱同政治、履行公务联系起来,这是意味深长的,是极富政治思维创新和启迪意味的。
     一个人没有“克、伐、怨、欲”等行为孔子认为是难得的,那是不是仁人了呢?回答是“吾不知”。孔子嘴上说不知道,但他心中很清楚。仁是完美人格的体现,具有几种优秀品德,离完美人格尚有差距,不能随便以仁相许。做仁人,就是要按“仁”的基本精神,修练仁德之心,使自己具有仁德之心。要有这种仁德之心,孔子认为起码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要达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如果这两条做不到,就不成其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04:18 , Processed in 0.2944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