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四章 宪问篇(22)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Zi Lu asked how a ruler should be served. The Master said, "Do not impose on him, and, moreover, withstand him to his face."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①。”
【今译】
子路询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而要犯颜直谏规劝他。”
【注释】
①犯:冒犯,触犯。这里引申为对君主犯颜诤谏。
【评点】
孔子认为,臣事君应该‘忠’,但此“忠”不是顺从于君主个人,不是惟君主个人意志是从。孔子回答子路的话“勿欺”,就是臣对君讲真话、讲真实情况,不要口是非,阳奉阴违;“犯之”就是对君主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出,认为君主言行有不合仁、义、礼之处,可以批评,讲道理,辨别是心非。这样的“犯”正是“事君以忠”,是群臣彼此在仁、义、礼原则面前的平等,是彼此遵循正直、公正原则的表现。质言之,孔子之所以主张对君勿欺、可犯,是因为他认为君主不是绝对权威,君和臣一样都应有君子人格,反对专制主义在君主身上人格化,因此,毕竟在君主之上还有道,还有国家、天下。“民为邦本”,即还有众人。君与臣都应一律以道为准则,以国家兴亡为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