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七章 阳货篇(9)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The Master said, "My children, why do you not study the Book of Poetry? The Odes serve to stimulate the mind. They may be used for purposes of self-contemplation. They teach the art of sociability. They show how to regulate feelings of resentment. From them you learn the more immediate duty of serving one's father, and the remoter one of serving one's prince. From them we become largely acquainted with the names of birds, beasts, and plants."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①?诗可以兴②,可以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迩之事父⑥,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今译】
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注释】
①何莫:为什么不。
②兴:兴起,发动,此指激发意志的感情。
③观:指观察能力。
④群:使合群。
⑤怨:怨恨。
⑥迩(er):近。
【评点】
本章孔子细说学习《诗经》的重大作用。《诗经》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第一,《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这是对其功能最本质的陈述。兴,这里指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好的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读之可以使人受到感动,并且兴发爱憎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观,指提高人的观察能力。《诗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历史上政治得失、现实生活状况,乃至当时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风物等在诗中都有反映。读诗可以丰富知识,从而相应地提高观察能力。群,使合群。诗离不开写人,多读诗可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相交,培养锻炼人合群的能力。怨,是怨恨。《诗经》中有不少怨刺诗,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抒发人们心中的不平,讽刺社会中不合理现象。读了后,可以学会用讽刺方法,表达心中怨恨不平的感情。
第二,使人按当时道德行事,坚持正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只是举其大者,关于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之道,都可以从学习《诗经》中得到加固。从“事父”、“事君”的角度肯定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显然表现出他的阶级局限性。
第三,知识的扩充。单是鸟兽草木等自然之物在《诗经》中已够丰富。据清代顾东高《诗类释》统计:《诗经》中出现的谷类有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37种,花果15种,木和鸟各43种,兽40种,马的异名27种,虫37种,鱼16种。可见其知识积累之广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