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5|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2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23)

第二十三章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Mencius said, 'Let it be seen to that their fields of grain and hemp are well cultivated, and make the taxes on them light - so the people may be made rich. Let it be seen to that the people use their resources of food seasonably, and expend their wealth only on the prescribed ceremonies - so their wealth will be more than can be consumed. The people cannot live without water and fire, yet if you knock at a man's door in the dusk of the evening, and ask for water and fire, there is no man who will not give them, such is the abundance of these things. A sage governs the kingdom so as to cause pulse and grain to be as abundant as water and fire. When pulse and grain are as abundant as water and fire, how shall the people be other than virtuous?'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原文】

  孟子曰:“易其田畴①,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或礼,财不叮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大,无弗与者,至足矣②。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票如水火。菽③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注释】

①易其田畴:易,治,耕种;田畴,田地。《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论语·学而》:“贤贤,易色。”《管子》:“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玉篇·日部》:“易,转也,变也。”《广韵·昔韵》:“易,变易也,改也。”这里用为改变、变动之意。畴:《易·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孔传:“畴,类也。”《字汇·田部》:“畴,类也。”这里用为“同类”之意。
②矣:这里的用法同“也”。
③菽:《说文》段注:“豆也。”

  【译文】

  孟子说:“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饮食有一定时候,费用有一定节制,财物便用之不尽。老百姓离开了水与火就不能够生活,可是,当有人黄昏夜晚敲别人的门求水与火时,没有不给与的。为什么呢?因为水火都很充足。圣人治理天下,使百姓的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了.老百姓哪有不仁慈的呢?”

  【读解】

  这一段与孔子“先富后教”,以及孟子自己在《滕文公上》里论述“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是相通的,而与《大学》所论“德本财末”,孔子所论“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以及孟子自己所论“以义治国,何必言利”(《梁惠王上》的观点则有些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出儒家学说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先富后教”、“有恒产者有恒心”和这里所说的“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都表现了儒学抓经济基础的一方面,而“德本财末”、“放于利而行,多怨”,以及“何必言利”的观点则表现了儒学重政治,重教化的一方面。孔子也罢,孟子也罢,儒家先贤们的确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侧重和说法。所以,我们可以把以“德本财末”和“先富后教”为代表性说法的两种思想看作是儒学在治国问题上的一对矛盾对立范畴。至于这一对矛盾对立的范畴是否得到过“统一”的解决,从理论上看,儒家的先贤们似乎没有作过这方面的专门论述,而我们的感觉,他们总的倾向上还是更偏重于政治,偏重于教化方面的。从实践上看,在不同的时代,不用的社会时期内,情况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政治与经济作为对立统一而又相辅相成的两极,对它们的不同侧重似乎贯穿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直到今天,我们不也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吗?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又要“谈政治”,使我们感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确是我们怎么也摆脱不了的一对矛盾对立而又应该得到统一的施。至于怎样来使它们得到统一,则是一个非常复杂、因而不是我们这里可以置辞的问题了。
当然,从这一章,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孟至少不是空谈“礼义兴邦”的迂夫子罢,虽然后世不知出了多少迂腐的儒生!
本章还是讲周文王的行为方式,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行政治理天下,也就会改变人们的私有心理。就像水和火一样,物资很多很丰富,谁还会把这些据为私有呢?因此,以不私有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来治理天下,人民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说,私有制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制度,虽然现在盛行私有制,但我相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对快乐的认识和追求,私有制最终会被淘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21:19 , Processed in 0.0405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