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在腾讯新闻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内容如下: 今年10月20日晚,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26岁的女服务员张萌(化名)下班途中,被驾使着一辆雪佛兰克鲁兹小轿车的药家鑫撞倒。刚被撞倒时, 张萌受伤不重, 当时还睁着眼睛, 只要抢救急时, 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当时肇事司机药家鑫正准备开车逃离现场, 可是发现张萌睁着眼睛试图记下他的车牌号, 于是持刀下车, 将张萌连刺八刀, 使其当场丧命, 然后再开车逃离现场. 被警方抓获后, 证实药家鑫竟然是西安某高校的大三学生!
看到了这则新闻, 特别是看到药家鑫发现伤者未死, 竟然毫不犹豫地持刀下车将伤者连刺8刀, 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感到无比的心寒. 一个有文化的大学生, 居然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让人不禁感到恐惧. 我想当时被撞伤的张萌, 刚开始肯定在为自己的伤势不重而感到一丝庆幸. 当她看到进了车又出来的药家鑫, 她觉得大概良知唤醒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正在下车来送自己去医院治伤. 然而当她看到药家鑫心里持着一把水果刀, 目露凶光地朝她走来时, 她内心的极度恐惧, 我想我们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求生的欲望无法感染她眼前这个铁石心肠的人, 乞求的目光也无法动摇他丧尽天良的心, 于是在一刀一刀的进出中, 张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我不知道药家鑫在残忍地杀害死者后, 他有没有感到一丝的忏悔, 然而根据他的行为, 我猛然看到了我们的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股分流, 这股分流正在朝着黑暗与邪恶的方向发展. 药家鑫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 按理说也不过21岁左右, 阅历并不深. 在撞倒人之后, 他居然可以想也想就打算逃走. 正常情况下, 一个司机撞倒了行人, 就算泯灭良知, 也会下车看一下伤者究竟伤成如何, 然后才逃跑. 然而药家鑫并没有这样做. 更让人震惊的是, 当他从车头的镜子里看到死者当时睁开眼求救, 居然可以 “保持镇定”, 二话不说拿着刀把她就地解决! 一个大学生居然可以 “利索” 地完成这一系列的行为, 可想而知他平时的思想有多么深不可测, 他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多么的扭曲, 他的心灵和灵魂是多么的丑陋! 然而>也有云: 人之初, 如玉璞; 性与情, 俱可塑. 是的, 人性本善,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环境与教育让一个大学生变得如此天理难容?
无独有偶,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 “我爸是李刚” 事件.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一句 “我爸是李刚!”, 在全社会掀起轩然大波. 无数群众与网友感到无比的愤怒: “你爸是李刚又怎样? 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最后, 肇事者被送进了监狱, 等待法律的制裁, 而其父李刚, 刚痛哭涕零地多次公开向受害者以及群众道歉. 然而这时的道歉有用吗? 一条无辜的生命已经被剥夺, 你这个做父亲把孩子教成这样, 根本没有资格做父亲!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一个人要变成大仁大义的圣人很难, 可是要变成十恶不赦的罪人也不容易. 像药家鑫和李启铭, 同为大学生, 为什么思想觉悟却比一般人低得多? 其实归根结底, 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有关. 养不教, 亲之过. 现代的父母很多时候只是关注自己孩子的生活是否受委屈, 想法设法地给他们最好的东西, 几乎到达了有求必应的地步. 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更是呵护有加, 使得这些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 受不了任何的雨打风吹, 更令人寒心的是, 他们的性格已经在父母亲人的溺爱中逐渐扭曲, 变得无比的自私与冷酷, 只顾自己的利益, 不管他人死活. 当遇到事情时, 首先想到的是 “保身”, 哪怕别人生死悬于一线也可以视若无睹. 更有甚者, 就像药家鑫, 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 夺人性命!
现在的父母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 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成长和性格的培养. 只要孩子读书好就行了, 其他的都好办! 另外, 很多父母 “其身不正”, 不知不觉地把他们不好的行为和思想灌输到孩子的脑中, 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正常的价值观的形成. 比如说, 在李启铭的心里, 他平时肯定看多了他爸李刚的 “本领”. 什么本领呢? 就是逢人有事找他, 他都可以搞定的本领. 说不准李刚还老在他儿子面前吹嘘: “你爸, 也就是我李刚, 没有什么事是摆不平的!” 这种貌似自豪的行为与言语, 其实是无比的蠢昧与无知的! 日积月累, 李启铭也就养成了那种 “天不怕地不怕, 我有一个好老爸”的思想, 为所欲为, 不顾后果! 最后终于酿成悲剧!
死者已矣, 现在说什么也不能挽回他们的生命. 然而我想, 药家鑫那8刀, 以及李启铭的那句 “我爸是李刚”, 可以警醒当今和未来的父母们: 你们对孩子的教育,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赖小琪
真理也需要包装
作者: 文/佚 名 摘自《郑州日报》
译者: 赖小琪
有一位国王,梦见自己的牙齿掉光了,于是招来一位智者为其解梦。耿直的智者说:“陛下,这是不吉祥的梦。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失去一个亲人。”国王大怒:“你竟敢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
Once there was a king who dreamed of all his teeth falling out. Then he sent for sage to interpret his dream. The candid sage told him that it was an ominous dream and that every tooth the kind dropped meant a family member he was going to lose.” The king felt awfully irritated and yelled at him, “Bullshit! Go damn away!”
国王又下令找来另一位智者,为其解梦。这位智者听完后,一脸喜气地说:“高贵的陛下,您真有福气!这意味着您会比所有亲人都长寿!”国王听后大喜,奖赏第二位智者100个金币。
Then the king sent for another sage to interpret his dream. The second sage, after hearing the king’s statements, said to him joyfully, “My dear Sire, congratulations! The dream meant that you would live longer than any of your families!” The king felt very gleeful and rewarded the sage with 100 golden coins.
年轻的礼宾官不解地问第二位智者:“您的解释同第一位智者的解释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受到重罚,您却得到重赏呢?”
Bewildered, a young protocol office asked the second sage,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dream is in essence the same with the one of the first sage. But why was he terribly penalized while you receive decent rewards?”
这位智者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满身污垢地去见国王,国王将她赶了出去。后来,姑娘洗得干干净净,如出水芙蓉一般,穿上漂亮的衣服去见国王。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并将她留在身边,十分宠爱信赖。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真理。”
The sage answered him by telling a fable.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young and beautiful girl going to visit the king in shabby dress. The king sent her out. Later, the girl took a thorough bath and dressed herself in delicate clothing to visit the king again. The king received her gladly and kept her beside him since then, considerably loving and trusting her. The girl’s name is “Truth”.
任何时候都要讲真话,但人们听了赤裸裸的真理往往会觉得刺耳,所以说出真相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We should tell the truth all the time, but people tend to feel uncomfortable at hearing naked truth. Therefore, we need to tell the truth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