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0|回复: 0

从张璐看同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5: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在几年前就听过被称为 “中国同传第一人”的温家宝总理的随身翻译张璐. 然而过去一直都对这些 “英语名人” 没有过分的关注, 因为我觉得中国外语好的名人太多了, 要是全都去关注, 那么肯定应接不暇了. 不说别的杂志报社的厉害人物, 单是CCTV的外语频道, 厉害的人都不少, 像芮成钢, 刘欣, 季小军等等. 因此, 当我看到一些有关张璐的新闻时, 我也只是浅看而过, 并没有对她产生特别的印象, 更没有特地去关注有关她的一切. 然而自从前段时间看完温家宝总理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时, 张璐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与震撼.
在那次招待会上, 张璐如同以往别的国际会议一样, 坐在温总理的旁边, 进行交替传译. 以前我也看过一些别的口译高手的一些工作视频, 当时挺佩服那些人的. 但是当我看完张璐为温总理翻译的视频, 我对她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翻译本身分为口译和笔译. 笔译须遵循 “信, 达, 雅” 三个原则. 何谓 “信, 达, 雅” 呢?  “信” 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 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雅” 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对于口译而言, 要求就低得多, 只要译者能把发言人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听话者即可, 所用的语言只要符合一般的表达习惯就行, 不需要过分追求美感. 然而张璐的口译, 在我看来, 已经远远超出口译本身的要求, 甚至可以媲美不少学者们的笔译, 特别是在诗词歌赋或者一些名言警句上.
温总理是一个饱读诗书, 学富五车之士, 因此听过他发言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 在他的讲话中, 他会穿很多诗词警句, 谚语名言, 所以这会给为他口译的人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然而, 张璐却在这么多次大型会议中表现得游刃有余, 实在是让人击节赞叹! 特别是她在口头翻译温总理一些较难的文言诗词方面的表现, 让我无法不万分钦佩这位同样学富五车的才女! 下面是我以前收集的一些关于张璐翻译温总理讲话的一些句子, 供大家欣赏.
第一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张璐翻译: I must ascend the mountain’s crest; 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my feet.
个人点评: 这句译文中, ascend, crest 以及dwarf都是好词, 均和诗句本身的意境相符.另外更妙的是must这个词, 更能体现出原诗的壮志凌云, 不达目标势不罢休之势. 以前听过别的同传译员把这句诗大概译为: If you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highest mountain, you can look over all others under feet. 这样译在口译上来讲已经够了,可是张璐的翻译更让人赞叹!
第二句: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张璐翻译: The person who knows others is wise; the person who knows himself is sensible.
个人点评: 这句话的原意是: 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张璐在温总理话音刚落之际就可以用如此工整的话语将这句话翻译出来, 实在让与会人员感到钦佩! 我个人认为, 对于口译而言, 这句翻译真的是天工之作了. 但是若换成笔译, 我觉得不妨把 “the person” 换成 “He”, 会更符合英语中谚语的表达. 英语中不是有一句话是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 译为 “谁笑到最后, 谁笑得最好.” 我也是从这句话得到启示, 呵呵.
第三句: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个人点评: 这句话出自于屈原的>, 意思是: 为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绝不后悔. 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问题的讲话。在讲话部分,温家宝引用了这句古语,表示要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这个翻译最妙的是把 “九” 字译为 “a thousand times”, 完全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让人听后拍案叫绝! 另外, 张璐引用句式 “hold sth dear to one’s heart” (把…铭记/珍藏于心), 美感十足, 把>的飘逸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个人点评:这句话的意思是: 兄弟之间的磨擦,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张璐把 “小岔” 译为 “difference” (分歧, 差异), 虽然严格来讲与原意稍有偏差, 可是在口译这么短的时间内, 可以译成这样, 已经相当不错. 要是换作别的译员, 恐怕会译成 “anger”了. 这句话中 “小岔” 最好译为 “friction”(磨擦, 矛盾)会更加贴切.
第五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所.
张璐译文: The way ahead is long; I see no ending, yet high and low I w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个人点评: 这句话最让人赞叹的是首尾两句分别以 “ending” 和 “unbending”来押韵, 在这么短短的几秒钟之间可以把这句话译成这如此有韵律与美感, 我想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也未必可以做到. 论坛上有不少网友质疑后面的 “yet high and low I w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有语法错误, 错在 “yet high and low”这部分上. 他们的疑问是: 为什么yet直接叫形容词来作状语? 其实这里的yet充分连词的作用, 这句话是一句省略句, 本来应该是: yet (it is) high and low. “It”指代前面的”the way”, 因此才可以省略. 所以张璐的翻译是完全正确的.多于
第六句: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张璐翻译: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when the foundation is stable, the country is in peace.
个人点评: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译这样的辞短意深的句子, 真是不是一般的英语高手所能做到的. 我们一般的人听到这句话都要再三思考方可体会其中的意思, 更不要说一听完温总理说这句话就可以立即译出来了. 所以, 做口译的人不仅英语水平要非常了得, 而且要学贯中西, 特别是精通中国文学.
好了, 由于时间有限, 例子就举到这里.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以后留意张璐为温总理做的口译会议, 我想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看到张璐在中西语言以及文化上达到如此高的造诣, 我禁不住也反观了一下自己现在的情形,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构: 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多看书, 多学习. 之前在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很厉害的网友的博客里看到他写的一句话, 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你被别人落下时, 不是别人走得太快了, 是你走得太慢了. 还有另一个在IBM工作的很厉害的网友也在其QQ签名里说过这么一句话: 有些人永远只会羡慕别人; 有些人永远都会被人羡慕. 你想做哪种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3 01:13 , Processed in 0.0340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