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看了一集由辽宁卫视播出的>. 这集故事的题目为 “住手, 别杀狗”. 故事讲述的内容既有趣, 又引人深思.
话说今年的4月15日上午,北京一辆装载着500多只狗的货车,正在运送着这批狗到东北地区供人食用, 可是却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在京哈高速公路通州路段。随后,300多名志愿者陆续赶来,试图解救车上的狗。后经警方介入,证实车辆和狗只的运输及检疫手续齐全,志愿者和警方没有恰当的法律依据强行扣押车辆、解救小狗,志愿者的解救工作陷入了僵局。志愿者们认为, 屠狗以供人食用是一种残忍而且泯灭人性的行为, 我们应当保护弱小动物, 禁止屠狗; 而货车司机则认为, 吃狗肉并不违反法律, 志愿者们没有权利干涉. 双方各持己见, 不肯让步. 直至次日凌晨,在警方的协调下, 志愿者终于与车主达成协议,以11.5万元的价格整车买下所有的狗,并送往小动物保护组织的安置基地救治。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 应该说是 “皆大欢喜”了. 可是事情却并没有结束. 首先, 志愿者们的救狗行为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似乎大部分的网友与公众对这一行为持质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大家主要有两点疑问: 一是志愿者的爱心和金钱为何花在狗身上,却不肯施与需要救助的人;二是志愿者为何只救狗而不救助同样面临宰杀命运的猪、牛。另外, 救了一车的狗以后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 由于500多只狗经过长途的舟车劳顿, 而且中途没吃没喝, 大部分已经病了, 而且许多是身患 “重病” 甚至是一些传染病, 如今已经奄奄一息. 志愿者们把狗运回动物保护基地后, 一方面要安置它们, 给它们吃喝; 另一方面还要请专业的兽医来为病狗包扎诊治. 这一切都花费不菲. 这时候, 志愿者们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 本来花了巨款买下一车的狗, 已经是不容易的了, 如今却要为养狗和治狗花费更大的费用, 而且这仿佛是一个无底洞, 只要狗一天没被领养, 他们就得永久地侍候它们. 如此庞大的狗群真的会让人不仅破财, 而且费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 这300多名志愿者当初的热情已经消褪净尽, 如今可能只有无尽的苦恼与负担.
其实, 关于这些爱狗志愿者们的护狗行为, 首先我是表示欣赏和感动的. 正如主持王刚所说的, 这种关爱动物的行为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进步. 但是关于志愿者们的某些做法, 我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 三百多号人物拦在高速公路上, 这怎么说也于法不合. 暂且不要说车里面的是狗, 哪怕是毒品, 群众也没有理由在高速公路上去拦车. 大家可以想象, 高速公路上都是飞速行驶的各种车辆, 一旦有一辆车出事, 后面可能会引起连环反应, 许多车会撞在一起, 非常危险. 要是因为救狗而造成交通事故, 导致人员伤亡, 那该怎么办呢? 正如节目中一个评论员所说的, 这批志愿者大可以打电话报警, 让公安局联合交警在适当的地点将货车拦截, 再进行相关的处理, 而不是一堆人涌现在高速公路上, 导致整个交通系统陷入瘫痪.
另外, 客观地来讲, 这批爱狗人士也没有任何理由去禁止别人贩狗吃狗, 我承认爱护动物是一种美德, 但是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我们不准杀狗吃狗, 所以这群志愿者也无权干涉别人的事情. 在我国很多地方, 包括我的家乡, 吃狗肉已经是一种风俗习惯. 狗肉就好像鸡肉或者猪肉一样, 是家常便饭, 没有什么稀奇的. 如果你说大家都得保护狗类, 禁止杀狗, 那么鸡呢? 猪呢?牛羊呢?狗的命要保护,其他动物的命就不如狗的珍贵了?按这样来推算,岂不是我们大家都要成为素食主义者了?所以,我觉得,你有权爱狗和保护狗,但是你没有权阻止别人杀狗和吃狗肉,因为法律并没有相关的规定.这就好比 "见死不救", 许多人认为对 "见死不救"之人应当予以法律的惩罚,可是法律却没有相关的规定,也无法规定.为什么说无法规定呢?我举个例子,当A看到B落水求救时,A原本是可以救B的,可是A却没有救.当法官问及A为什么不救时,A可以找一大堆理由,比如说当时自己的身体也不适,比如头晕啊,肚子痛啊,怕下水后不仅救不了B,反倒两人一起遭殃.甚至B完全可以简单地说,我怕救不成反倒自己淹死了.这时法官也无可奈何,因为B此时把"不救人"说成是"自保"了.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衡量"见死不救"的标准几乎可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救不救是行为当事人的意愿,而且在解释 "为何不救时",当事人可以有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不仅法官无法控制,甚至无法考证.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根本无法立法来规范,只能靠我们的道德约束.当然,在吃狗肉这件事上,更无所谓道不道德了,因为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吃狗肉却可以吃鸡肉羊肉呢?这显然也说不过去.所以,很多事情你自己可以不去做,但是你却没有权利阻止别人去做.
再者,我觉得这帮志愿者做事非常冲动,没有想到后果.这一方面体现在在高速公路上围车救狗的危险行为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他们没有想到救狗的后续问题.500多只狗,不是说救完后就完事的,后面的照料和饲养才是大问题.如果救了以后养不起,那又何必去救呢?据那位司机说,他们每年都要运80多车的狗去贩卖,而这次的运狗量 "才"500多只,算是少的,一般来讲都有700多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那帮志愿者是否要去解救所有的狗呢?按一车12万来算,要解救80车的狗,起码也要近1000万,还没有算上后续的饲养费用.这不要说是300多名志愿者,就算是30000名, 恐怕也负担不起.我想,我们做事情有激情和冲劲是好的,但是也要想一下现实的环境和自己的能力,凡事量力而行,否则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就像那些志愿者,如今面对500多只伤狗和病狗,不知如何是好.
看完这个故事,真的感慨良多.我想,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 "爱恨情仇",但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强加到别人的头上.只要别人没有违反法律,没有做出伤害你的事情,客观上讲,你是没有权利去干涉别人的行为和生活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做某件事情而要求身边的人也不准做,这种心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当然我并不是说那群爱狗志愿者的心理是变态的,相反我还是非常欣赏他们对动物的爱心.我只是想说,他们的喜恶不能成为别人"为"与"不为"的标准.另外,看完这个故事,我估计观众们不敢随便在市场上买狗肉吃了,因为很多狗在被运送到屠宰场的途中会感染许多病菌,有些病是甚至会传染给人的.也就是说,市场上大部分狗肉都是病狗,稍有不慎真可能会"病从口入".
―――――――――――――――――――――――――
一路凯歌:葡萄酒的中国之旅
原文:选自英国<<金融时报>>
译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赖小琪
When a bottle of wine costs more at an auction than a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Harvard, some hear alarm bells ringing alongside the rap of the auctioneer’s gavel.
当一瓶红酒的拍卖价格超过一个哈佛本科生的学费时, 随着拍卖商的一槌定音, 某些人也同时听到了警钟.
But as the latest fine wine auction at Christie’s in Hong Kong last week showed Chinese interest in the market remains unsatiated.
但是正如上周在香港佳士得的精品红酒拍卖会所示, 中国对红酒市场的的兴趣可谓是意犹未尽.
Chateau Latour vintages, a high end wine from Bordeaux, raked in a total of over HK$59m (US$7m), continuing the upward trajectory of these seasonal sales. Bids were, in keeping with recent trends, astronomical.
拉图庄精品葡萄酒是一款来自法国波多尔的高级红酒, 销售总量超过5900万港元(700万美元). 它将会在过去几次季度拍卖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和最近的趋势相符, 拍卖的红酒价格都高得惊人.
A case of six Chateau Latour 1961 magnums (1.5 litres each) went for HK$1.8m, nearing Sotheby’s record-breaking sale last season when three bottles of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1869 were sold for $HK1.8m each. The highest amount paid last week for a single bottle was HK$540,000 for a Latour 1863 vintage.
一箱六瓶装1961年的拉图庄佳酿(每瓶1.5升)卖到180万港元, 接近苏富比上季度的拍卖纪录. 上季度苏富比卖出的三瓶1869年的罗斯柴尔德菲拉, 每瓶卖至180万港元. 而上周拍卖会中卖的单支红酒中最高价格为每瓶54万港元, 卖出的是一瓶1863年的拉图庄红酒.
While collectors’ worship for Chateau Latour doesn’t quite match that for its more expensive counterpart,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last week’s aggressive in-house and online bidding indicated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fine French wines remains strong.
尽管收藏家们对拉图庄红酒的狂热还远不如对更昂贵的罗斯柴尔德菲拉红酒, 但是上周激烈的内部以及网上竞投显示, 精品法国红酒的国际需求仍然强劲.
The Liv-ex Fine Wine 100 Index has recorded a steady rise of almost 40 per cent in the prices of fine wines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Demand for wine, as was the case with art, was relatively resistant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prices recovered quickly. Interest from China’s wealthy and the removal of import duties on wine and spirits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in 2008 helped offset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post Lehman’s collapse.
Liv-ex 100指数显示, 在过去三年间, 精品红酒的价格稳定上涨, 总幅度约达40%. 如同对艺术品的需求一样, 红酒的需求对全球金融危机相对 “免疫”, 价格得以迅速回升. 中国富人们对红酒的喜爱以及香港政府在2008年废除对红酒及烈性酒产品的进口关税, 都有助于抵消由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The steep rise in prices has fuelled fears of a Bordeaux bubble, which are aired periodically, as with other rapidly inflating sectors of China’s economy. Shanghai-based economist, Andy Xie, makes such a case and attributes the bubble to, among other factors, speculative hoarding by Chinese traders and businesspeople looking to reap profits from escalating prices.
红酒价格的飙升引起了公众对波尔多葡萄酒出现泡沫的担忧. 这种担忧会定期出现, 如同公众对中国其它快速扩张的经济领域的担忧一样. 上海经济学家谢安迪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他将葡萄酒泡沫主要归因于中国交易行和商人的囤积居奇以价格飙升中攫利的行为.
But with auction houses selling nearly 100 per cent of scheduled lots, many to known connoisseurs and eager amateurs, such sentiment may seem premature. Simon Tam, head of Christie’s wine department for China, remains optimistic about the growth of the wine market there.
但是从拍卖行接近百分百的拍卖成功率(很多卖给了红酒行家和热切的业余爱好者)来看, 这种担忧似乎有点言之过早. 佳士得中国区名酒部主管Simon Tam对中国未来的红酒需求增长保持乐观的态度.
“People in China buy wine to drink and take pleasure in it, and more people buy to drink or invest in collecting rather than to trade…The wine market in China is only about 10 years old and growing, and these prices are part of the growth phase. When wine lovers’ collections are fulfilled, [the prices] will level off at some point, but it will not be a shock.”
“中国人喜欢喝红酒, 并且乐在其中, 同时越来越多的买酒主要是用来喝, 或者是用来收藏, 而不是为了增值转手. 中国的红酒市场仅诞生十年, 正在迅速增长. 如今的快速增长的红酒价格正是增长阶段的一部分. 当红酒爱好者的收藏需求饱和后, 红酒的价格会回落到某个水平, 但是不会出现暴跌现象.
As more of China’s growing legions of millionaires acquire a taste for fine wine , their demand looks set to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rising prices for some years to come.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百万富翁对红酒的青睐, 这种需求基本上保证了未来几年红酒价格的上涨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