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2|回复: 0

愧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发生在去年夏天里的一件事。
  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要对全市的计划生育及人口进行一次普查。我们单位负责市塑料厂家属院那一片。
  这片家属院处在市区的东北角,虽然偏僻,但毕竟在市区内,所以我们几个人决定步行去。
  在去之前,我们已了解到塑料厂早在几年前就倒闭了。虽然已经倒闭,但还没有宣布破产,因此,职工们连基本的低保都没有,大部分职工只得另谋出路。
  穿过繁杂的街道,约摸走半个小时,在一幢高楼的后面,我们找到了这个家属院。
  远远望去,家属区地处洼地,破烂不堪,破败的房屋在幢幢漂亮大楼的映衬下,显得那样寒怆、丑陋。正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丧失工作能力的贫困户。
  我们兵分三路,挨家挨户进行登记……
  普查进行的很顺利。临近中午,还有最后一家。
  这家紧临街面,显然这几年搞城市规划的原因,街面明显要比院落高出许多,我们进入他家,犹如走进地坑。两间狭窄的北房墙面上,有道道水痕印,显然是雨后院内积水所致。
  这家的主人姓郜,不到六十岁。他头发花白,满脸皱褶,身子略显佝偻,穿着看不出颜色的吊带背心,卷在胸际,露出搓板似的肋骨,背心边缘有几处细细的破洞。从外表看,他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
  听我们说明来意,他便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随手打开西墙桌上的一台破旧电扇。
  按照表格的要求,我们询问他的家庭成员,看户口本、身份证等等。他便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农村,老二残疾,在市里一家个体饮料厂上班,一个闺女已经出门。他的爱人长年瘫痪在床,他自己因为厂子倒闭,又要照顾爱人,只得闲在家里,一家人全靠残疾儿子每月挣的几百元钱生活……
  他家的窘迫现状,不用说我们也能看得出。环视四周,家里几乎没有象样的家具,那台破旧的电扇或许是这间屋子里最好的奢侈品,屋内的一切仿佛都闪着阴暗的光,向人们诉说着家庭生活的艰辛。唯一使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北墙桌子中央,放着花瓶样的一件景泰蓝,显得格外耀眼。
  他见我们注视这件景泰蓝,好像顿时来了兴致,两眼立即放出光彩,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十几年前,全市开展会计技能比赛,他得了第一名,市委书记亲自颁给他的。
  这时我们才知道,他曾是一名会计,一名技能高超的会计。就是因为企业倒闭,爱人有病,孩子残疾,生活陷入困境。
  这件景泰蓝奖品,是他自身能力的见证。时间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他仍然把它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神一样的供着它。
  他不顾我们正在埋头工作,仍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他的过去。
  这时,我需要填写他爱人的有关情况,便打断他,问:“嫂子是什么文化程度?”
  这句话我说得很清楚,我相信屋里所有人都听得很清楚。谁想我问过之后,只见他兴奋的脸陡然沉了一下,轻声问我:“你说什么?”
  我又重复了一遍:“嫂子是什么文化?”
  旋即,他的脸又堆起了笑容,自责似的说:“你看我,岁数大了,耳朵有点背”。随后,告诉我说:“写小学吧”。
  可是,对我来说,问过这句话后,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立即懊悔起来。论年纪,他要大我一倍,无论怎样说,他应该是长辈才对。而我竟在“不自觉”中,对他的爱人以“嫂子”相称。
  他的当时的脸“沉”,肯定与我的称呼有关。
  但是,我一方面由于嘴呶,一方面放不下所谓的“自尊”,在明知自己称呼不妥的情况下,竟没有勇气更改。一-直到最后,在默默无言中,结束了对他家的普查。
  他仍然满脸笑容,客气地把我们送到门外。但我觉得,他的笑容有点不太自然。
  夏季灼热的阳光咬着我们的脸和手臂,但我感到是那样的寒冷和阴晦。
  同事们在前面高兴地说着、笑着、走着。而我心情沉重地在后面踽踽独行。我想了很多:假如我去的是一位领导的家,面对的是领导的“贵夫人”;或着是一个富翁的家,相见的是位“阔太太”,我也会那样“自然而然”地称其为“嫂子”吗?我还会有那么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吗?我仍会那样“泰然”地走出他的家门吗?……他只不过就是一个下了岗的、没有经济来源的、生活贫困的老人。而我又有什么可“优越”的呢?
  此后,这件事久久地搁在我的心里不能放下。我们可能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他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我内心的惭愧,越是这样,我越感到愧疚。
  怎样才能释放心中的这份愧疚呢?后来我知道他的邻居在市中心开了一家理发馆,理发的时候,我说起了这件事,希望她能够将我的心思传过去。
  她一口答应了,并叮嘱我:这样一件小事别放在心上,人家也许根本就没在意呢?
  我想:不管对方在意与否,但从我来说,分明已经对这位老人造成了伤害,我因此内心不安。
  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的想法她转到了没有?
  那年年底,听市工会同志的汇报。散会后,工会的朋友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起了去贫困家庭慰问的事,提起有这样一家。他还没有说完,我就知道说的就是老郜家。他说:“这家人的生活真是困难,企业倒闭,最苦的是职工,没了工作,没有收入,年底工会给两袋面,几百元钱,能有多大帮助?”慨叹不已。我默默地听着。
  值得欣慰的是,市里准备开发那片住宅区,原有住户最少可以分到近百平方米的楼房。那时,老郜一家就要告别低矮、潮湿的房屋,搬进新楼房了。
  这只是迈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希望老郜一家的日子一年年好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8 15:46 , Processed in 0.0358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