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5|回复: 0

跑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2: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伙结婚、丫头出嫁、长辈贺寿、孙子过周……都是乡里人最看重的大喜事。乡里人亲戚多,办喜事,娘舅表叔、姑父姨父、门上长辈、堂兄亲弟、妯娌姊妹等等,都是必请的;乡里人爱面子,重情重义,不把庄上干部、左邻右舍甚至半边庄子或整个垛子的人请来喝一杯,也是说不过去的。因为请的桌席多,要筹备的事情多,这就需要有人“跑忙”。
  
  跑忙,就是做后勤服务的事情。那年,表哥二十四岁了,结婚的日子定在正月初八。大年初一一过,初二的晚上,姑父就把跑忙的人召集到家里。通常情况下,主人都是提前五六天甚至更早的日子,约好跑忙的人。
  
  “老大广海,你见多识广,到时帮我照应亲戚,安排桌席;你们弟兄两个是少年人,跑得快,帮我借桌子板凳、约客喊人;阿翠、秀玲、扣珍子是姑娘妇女,帮我淘米煮饭、洗洗菜……”晚饭后,姑父做了分工。姑父说的少年人,指的就是我和堂兄大明。那时,我们十六七岁。
  
  村里人做喜事,大多喜欢选在正月初二至初十的日子里,为的是办事热闹。因为做喜事的人家多,所以借桌子板凳、借盘子筷子都要提前好几天跟村里人家预约的。初六的上午,我和大明就挨家挨户跟事先说好的人家借桌子板凳了。村里人,每户人家的家俱中都少不了有一张方方正正的大桌子和四张长长的大板凳。每借到桌子和板凳,通常是我先钻进大桌子底下,用头顶起来,扛到姑父家。大明则用肩膀扛两张长板凳,跟在我后面。放下桌子板凳后,我们会及时用毛笔在桌子背面和板凳腿上写上主人的名字,便于送还。因为桌席多,主人家的地方嫌小,这还需要跟左右和前后的邻居借堂屋放桌席。
  
  乡里人的习俗,正席的前一天下午,远近各地的亲戚就陆续来了。初七下午,姑父家里,烧菜的厨师早到了,帮着择菜做饭的女人们也早就忙开了。负责安排桌席的广海叔当起了总管,坐在朝南的大桌边记账收人情,还有人在旁边倒茶分烟,接待刚到的亲戚……
  
  桌子板凳容易借到,而约客吃饭就有点费事了。乡里人请客,讲究的是“先约后请”。做亲戚的一天三顿饭,每顿都须先预约、再邀请,少一个程序都不妥。“不约就请,礼节上欠人。”而预约之后,因某种原因忘记请某人吃饭,那更得罪人了,“有约无请,比打人还狠。”所以,为确保万无一失,我和大明手里各有一张长长的红纸条,那是广海叔用细毛笔写的“客单子”,我和大明每个人分别负责约请一批亲友或庄客。
  
  初八傍晚,新娘子坐着花轿,从娘家抬到了表兄家。新郎新娘拜堂之后,紧接着便是晚上的正席了。被邀请前来吃晚饭的亲戚、朋友还有庄客,有十六桌之多。这个桌席数,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已经属于很多的了。
  
  那时没有电话,约请一个人吃饭,须跑到当事人的家里,面对面约请。当我和大明将属于各自的几十户被请对象一一约到并在晚饭前请到姑父家里时,我们的双腿早已跑酸了。
  
  客人到齐了,屋里屋外都站满了人。女人们挤进洞房看新娘子,男人们围着新郎官要喜烟,闹闹嚷嚷的。接下来,就看广海叔安排客人坐位置了。广海叔辈分高,做过大队干部,受人尊敬。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有丰富社会阅历的人,在今晚这个重大场合,安排人坐桌子吃饭也显得非常谨慎,生怕有半点差错得罪人。
  
  按我们这儿的风俗,男方娶来新娘子当天的晚宴上,在男方家所有的桌席中,新娘子必须坐在最大的席位上——男方家堂屋里坐北朝南的第一席位上。而按照传统的风俗,外甥家里做任何大事,娘舅为上。这就碰到了是让新娘子坐第一席还是让舅舅坐第一席的矛盾。广海叔处理这件事很老道,他先将表兄的大舅请到了一个房间里私下“商量”坐位置的事。表兄的大舅也通情达理,连连谦让:“外甥结婚,做舅舅的高兴啊!就让外甥媳妇坐一席!”广海叔心里大喜,忙将大舅安排在了后面邻居家堂屋里的第一席位上。如果碰到大舅执意要坐第一席,那广海叔就会启动第二道预案:提前一桌先开席,让新娘子坐上席。等新娘子这一桌吃完了,再安排所有桌席,让大舅舅坐上第一席的位置。
  
  新娘子和舅舅的位置落实后,广海叔再安排其他亲戚坐桌位也很费力。大桌子上有桌缝,与桌缝平行坐的,是上席位;对着桌缝坐的,是下席位。安排某位辈分高的坐席位时,有的是执意谦让,也有的是假意相推。每安排一个人,广海叔总是像与对方打架一样,拖来拉去好一阵子。别看大家都很谦虚,其实在这个大场合,好多人都看重自己的身份,在心里对照着自己坐在哪个位置上。在广海叔安排每一个人坐桌子时,我和大明就对照着客单子,坐下一位打一个勾勾,生怕漏掉一个客人。
  
  在一阵阵嘹亮的唢呐声催促中,广海叔好不容易将十六桌客人全部安排坐定,我和大明迫不及待地在庭院里点燃了晚宴开席的鞭炮……
  
  宴席的过程中,因为要负责各自的事务,跑忙的人一般是不坐桌席的。尤其是那些女人们,此时不仅要帮着烧火、洗菜,还要捧着托盘,一桌一桌地送菜呢!
  
  待端上红烧肉这碗乡间“大菜”时,晚宴进入重要程序:新娘子退席,广海叔领着新郎官表兄一个桌席一个桌席打招呼。先是表兄亲手从端菜人手中接过红烧肉的盘子,放在桌子上,并分发喜烟,然后是广海叔替新郎官打招呼:“娘舅表叔大姑父,叔子弟兄一大家,新郎官结婚,淡酒薄菜,接待不周,还请各位谅解啊!”众人起立,端起酒杯,以致谢意。
  
  宴席还没有完全结束,广海叔又召集人员“闹洞房”了。闹洞房的人都是与新郎官平辈的人,即表弟兄之类的。在满屋子亲友的哄闹声中,我们五六个人,手举红烛,排成队伍,跟在领头的后面,走向洞房,边走边唱:“一步金啊”“好啊!”“二步银啊”“好啊!”“三步四步进房门啊”“好啊!”“进房看到新嫁妆啊”“好啊!”“幸福日子万年长啊”“好啊!”“新娘子长得真漂亮啊”“好啊!”“生个好儿郎啊”“好啊!”……
  
  一唱一和的喊好声,伴随着外面送客的鞭炮声和唢呐声,让这个正月增添了更浓的喜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5 12:42 , Processed in 0.032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