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7|回复: 0

捡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6: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甚至长大后的一段岁月,我时常梦到捡钱。
  一路走来,眼前脚下,一张张钱,一沓沓钱,一摞摞钱。激动啊,心砰砰跳。越捡越多,捡不尽。很着急。
  醒来时,带着兴奋的余味。恍然觉得是梦,却又怅然若失。摸摸衾褥周围,哪有什么钱呀。
  缺什么,想什么。这是真理。我的从前,一直是钱不够花。父亲的工资,养活全家。吃穿住用。捉襟见肘。幸亏那年月孩子们上学免费,住房自己盖,医疗全靠父亲的一个医疗红本本,开一次药5分钱。可是话又说回来,质量都不行。村里的学校,校舍简陋,课桌都是泥台子,教师是些知识青年。住房是由一把胶泥一把柴混凝,橼檩也是生产队从坝下涿鹿,用骡马皮车拉来的,分给每户的。医疗也是些止痛片、安乃近、四环素。
  现实里,我也从没捡到过钱。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是近视眼。纵然真有一张钞票在脚下,也会踩过去,视而不见。我从初中一年级就戴上了眼镜。小说看得太多,黄昏了,屋里看不清,就到屋外檐下,借着夕阳余晖,席地捧读。那时候村里没电,油灯那点微光,很费眼睛。而且煤油紧俏,舍不得把那一豆星火挑得太大太亮。
  村里是贫困的,钱是宝贵的。可是村民是纯朴的。穷死不偷,饿死不抢。依靠勤劳、节俭过日子。村里时常把谁家媳妇会过日子,作为谈资,受人崇拜。浪费会受到嘲笑的。村里的女人智慧闪耀。她们的针线活儿,可以申请非物质保护遗产。她们的手工,是当代无法比拟的。纳鞋底(千层底),缝鞋帮。打铺层。样样有条不紊。夏天的单鞋,做成松紧口,好穿又漂亮。冬天的棉鞋,也做得玲珑剔透。堪称工艺品。缝鞋的麻绳,也是生产队种植亚麻,从麻杆上剥下来,搓成绳的。她们互相切蹉技艺。谁的针线活好,倍受青睐。她们把棉袄里的棉花掏出来,缝成夹袄,给全家人度夏。冬天又把弹得洁白的棉花缝进去,又成了温暖馨香的棉衣。
  即使拮据,村里真正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院子没有大门,院墙低矮。屋里不安防盗门。这让城里人,无法想象。
  村里人的交往,往往不是拿钱说事。而是工换工。比如,盖房,全村人一起参与帮忙。不用去叫去请,自愿的,抗着锹,二话不说,和泥垒坯。炒莜麦,也是互相帮。甚至蒸糕轧粉条,都是一起做,有说有笑,欢乐陶陶。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体力活计,乡亲们时常帮一把。乡亲们着急用钱,母亲也把父亲的工资借给大家。村民的互助、热心,想起来,濡湿眼窝。
  村民的要强,要脸,爱面子,也是首屈一指的。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村庄精神,在我们村里每个人的性格里,成为钙片。融入血脉。
  如今生活富裕了。生活在县城。有时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在银行工作,天天与票子打交道。可是一想起往昔,就有些五味陈杂。前天,地板上有一枚硬币,沾着微尘。我弓身弯腰捡起来,放进写字台的储币罐。孩子惊诧看我。我对他说了一个故事:富商李嘉诚一次去酒店,车一停,门童赶快跑上来开了门,李嘉诚一转身给了他50元港币小费,掏钱时突然掉了一个1块钱的硬币,咕噜咕噜滚到了很远的地方。他不顾众目睽睽,一路小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捡起来,装进了口袋。
  一个人只有珍惜,并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与尊重财富、尊重劳动的富翁相比,都懒得弯腰捡钱的年轻人们,我想,他们是不会有所大作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7 01:23 , Processed in 0.0386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