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5|回复: 0

从1979年法国革命看“自由、平等、博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79年法国革命看“自由、平等、博爱”
提问者:10690
------
滕玉琳回答:
      1789年法国革命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走过来的。革命的实践表明了这个口号的资产阶级两重性,即:反封建主义的进步性和欺骗群众的虚伪性。
  这个口号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1)反映了第三等级反封建的愿望.
(2)它对推动这场革命的深入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3))它对第三等级在精神上、思想上、理论上起了巨大的解放的作用。
   但是,在显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进步性的同时,法国革命的实践也暴露了这个口号的虚伪性。主要表现为:
(1)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是以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为前提的。
(2)革命的实践过程更加揭露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1793年4月24日,罗伯斯比尔发表了关于人权宣言的演讲时,在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强调了财产是天赋的,应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他们也赞同对付工人的勒?霞白立法案,还镇压了下层群众利益的捍卫者——“疯人派”的领袖扎克?卢等等。
  由此可见,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立宪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以及革命性较强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在革命过程中实行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都暴露出与人民群众相对立的一面,从而证明了这个口号的资产阶级性。同时,就其与封建专制制度相对立这一点来说,也同样具有资产阶级性,因为它反对的是封建制度,要求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即资产阶级同人民群众相对立的制度。因此,我们在衡量“自由、平等、博爱”这个口号时,既要承认它的历史的进步性,又要指出它对人民群众的虚伪性。
http://202.201.109.15/gzshang/jxzy/lishi/g2/ls06/01/kzzl2.htm
  
回答时间:2011-11-10 19:56:18
关键词:
                           
                                    法国革命 口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8 17:12 , Processed in 0.0519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