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3|回复: 0

哪些法律是用来保护民俗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8: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些法律是用来保护民俗的
提问者:200623
------
吴晶回答:
    中德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
  中国和德国多年以来在法律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为了相互借鉴对方在建设法治国家方面的有益经验,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促进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对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在北京商定的意向,双方经过友好磋商,确定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交流与合作。为此,达成协议如下:
  一、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在对等的基础上加强两国法律交流与合作,开展建设法治国家对话。
  二、双方为使法律交流与合作取得实际成效,愿意从各自的基本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通过相互交流,研究、借鉴对方在法律领域的有益经验,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三、双方法律交流与合作首先在下列法律领域进行,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逐步扩大:
  ——行政法
  主要是有关规范行政机关共同行为,保护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
  ——民法和商法
  主要是有关规范市场主体法律关系、解决民事和商事争议、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
  ——经济法
  主要是有关市场的法律规范、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制度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在商务中日益增多的运用有关的法律制度;
  劳动和社会法
  主要是有关社会保障税(费)征收、管理以及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法律制度;
  ——有关法律的执行、实施与执法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治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法律制度。
  四、双方法律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包括研讨会、咨询、人员互访和立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律师的培训、进修。
  五、双方协调人通过外交途径,以会晤、通信等方式沟通交流与合作情况,协商安排一定时期内交流与合作的项目、方式。两国议会有关工作机构、政府有关部门、法院和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根据双方协调人作出的安排,具体组织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施。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由双方协调人协商处理。
《关于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中保护
知识产权的示范导则》
[本文来自:法律快车 www.lawtime.cn]
回答时间:2011-11-19 10:25:58
关键词:
                           
                                    法律 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6 20:07 , Processed in 0.0388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