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2|回复: 0

[经管学院] 管理学概论(Managemen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管理学概论(Management)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张勤国(副教授)  王春晓1(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为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基础课,也为非管理类专业本科生选修课。该课程为培养本科生的综合政治和组织管理素质和技能服务。
二、课程简介
    管理学为近百年来世界性迅速发展的学科,并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渊源。管理学的实际学术地位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枝。它既为宏观政治服务,又为中观和微观社会管理服务,有着普遍适用意义。管理学的直接作用是培养社会的各种层次管理人才,同时其有着提高国民综合政治、社会素质的根本作用。管理学既是门科学又是门艺术,其知识体系不但重视普遍性的管理原则和方法,而且重视对社会广泛文化的吸收。在另一层面,管理学可表述为一门研究个人、组织、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生存、发展之道的综合性学科。
三、教学内容
    管理学教学内容体系,是以历史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基本管理职能为内容划展开论述。教学目标为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兼顾管理案冽的探讨,培养个性思维和具体运用能力。作业分为口头、书面、课堂内外多种方式进行。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增减。
    鉴于各种教材和著作体系的不统一现象,为简单明了,拟将管理学学科体系分为五个大章,分述该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大章总论。授课8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头脑初步建立起管理学的最基本理论框架,开始学习观察和思考管理问题。
第一节序及管理和管理者。主要知识点有管理、管理者性质、管理对象、职能和过程概念。一般了解管理学科的多方面特点。学时2。
第二节管理发展史。主要知识点为三个里程碑式的管理学人物及其学说(科学学派、古典组织理论学派及行为学派)。学时2。
第三节管理理念。主要知识点为管理的一些最基本、重要的观念和视角。一般了解管理观念的历史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学时2。
第四节管理方法论。主要知识点为管理方法理论的总体框架,以次促进学生的科学和管理思维。一般理解管理理念、方法与实务转化的理论意义。学时2
第二大章计划职能。授课5学时。本章主要知识点为建立起计划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为进一步学习指导。
第一节计划概述。主要知识点是计划性质、和计划分类和体系。一般理解计划程序和原则。学时2。
第二节管理决策。主要知识点为决策的性质、分类和方法。初步理解决策影响因素。学时2。
第三节战略管理。主要知识点是战略性质、公司、业务及职能战略。初步理解其他战略模型。学时1。
第四节计划和决策方法。组织学生自学为主,并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第三大章组织职能。授课5学时。本章主要知识点是组织的性质、制度、结构、管理权力和组织设计,初步理解组织的改革。
第一节组织概述。主要知识点是组织的性质和一般社会目标,及组织制度的管理作用。一般了解组织分类及创业问题。学时1。
第二节组织环境和文化。主要知识点是组织环境和和文化,并注意环境、文化和管理的统一性。进一步理解管理的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学时2。
第三节组织结构。组织学生自学。学习重点为组织结构的一般意义和影响因素。组织讨论。1学时。
第四节组织关系。为组织职能的核心内容。重要知识点有权力、职权概念,直线权利、参谋权利的作用区分、初步理解授权、集权和分权问题。学时1。
第五节组织设计。主要知识点为组织结构的典型模式。初步理解其他模式及组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自学为主。
第四大章领导职能。授课5学时。本章主要知识点围绕人性和人的潜力展开,主要有领导性质、权力、制度、领导科学、艺术及领导的沟通和激励的方式方法。对管理的最具难度和挑战性的知识学习作为开端。
第一节领导性质。主要知识点为领导性质、权力、和领导制度。对领导与追随者的关系等问题作初步理解。1学时。
第二节组织中的人。主要知识点是关于人性的理论,作为领导工作的认识基础。初步理解领导行为的复杂性和方式的多样性。2学时。
第三节领导模式。主要知识点是关于领导科学和艺术的两个基本面,掌握最基本的领导模式,并对领导艺术性方面的知识作逐步理解。1学时。
第四节激励。主要知识点为激励的管理必要性和激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注意培养沟通技能。1学时。
第五章控制职能 5课时。本大章内容相对前面大章较少。最主要知识点是控制职能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其与其他职能的相互关系。一般理解控制的方式方法。授课3学时,综合性讨论2学时。讨论让学生作好准备,结合案列进行。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和社会素养,应对专业及相关知识有较深入、广泛的理解和掌握,应能较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能。应有较强的教育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
    学生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品德,具有较好的社会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个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这是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前提,也是该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基础。
五、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手段需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多样化结合。其中包括面授、互动沟通、课堂讨论、自学阅读、课堂课后作业等。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参考教材及阅读书目
1、《管理学-理念、方法与实务》,张勤国等,立信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管理学》(第四版),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管理学》(第四版),托马斯。S。贝特曼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邓小平文选》,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
    本课程关联广泛。前修课程主要有:哲学、法学、政治学、道德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但非绝对,没有修过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理工类学生也可以修学。后继课程更为广泛,主要有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及许多分支、深入、具体性的课程如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等。
八、考试考核方法
    以开卷考或论文为主要形式,注重平时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8 03:53 , Processed in 0.040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