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5|回复: 0

[经管学院] 管理学(Managemen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管理学(Management)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必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食品经济管理系
曾任课教师:车斌(副教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通过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本专业的知识学习后,增强对现代管理领域的认识,开拓视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是以后学习本专业课程学习的有利补充。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通过相关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和熟悉管理学的基本应用范围和基本使用方法,使得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生动和扎实的掌握,对管理学不仅仅停留在“学”上,而是提升到对周围发生的实例的认识中和自觉的使用相关方法解决一些自己碰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管理者的
含义、基本素质与能力,管理者角色理论。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
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管理概论(4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目标的作用、性质;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一般环境:
经济、政治、社会、伦理、自然和技术环境;管理具体环境:公众压力集团、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政府;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性质与职能;过程与关键。
学习要求:正确认识管理的目标、对象和环境;理解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性质与职能、过程
与关键、方法及管理现代化。
自    学: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性方法。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环境
作业: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
主要内容: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新思潮:企业文化、Z理论、寻找优势、第五代管理、学习型组织等。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   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   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的概念及原理、整分合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动力原理、80/20原理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的十大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管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案例讨论。
作业:管理十大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  决策(4+2学时)
主要内容:预测的概念及种类,预测的原理及一般方法,决策的概念和作用,决策的类型和过程,决策的要素与原则、现代决策理论的新发展。
学习要求: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决策的步骤,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了解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自学:几种定量预测、决策方法。课堂案例讨论。
作业:决策方法应用题。
第六章 计划(5+1学时)
主要内容:计划的概念、性质和类型,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计划工作的原理;目标的含义、目标管理的过程与特点。
学习要求: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内容要素;掌握现代计划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
自我评估:你是一个称职的计划人员吗?
自学:现代计划方法:运筹学方法、甘特图方法、滚动计划法。
作业:个人时间管理
第六章 组织(5+1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劳动分工、统一指挥、权力、职权与职责、直线职权、参谋职权、指挥链、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等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的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工作的原理;组织变革与创新(推动组织变革的力量、阻力与变革的过程;组织创新:扁平化-蜂窝式团队建设-跨职能合作与自主管理;企业网络-虚拟公司等)
学习要求:理解组织、劳动分工、统一指挥、权力、职权与职责、直线职权、参谋职权、指挥链、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等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案例讨论。
自我评估:你的权利倾向如何?
第七章 领导(5+1学时)
主要内容:了解领导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领导者的素质和条件,了解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管理坐标图;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的权变理论、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掌握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途径,了解激励的作用、意义和要求,了解激励过程模式及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沟通的性质及其过程,沟通的类型、沟通的渠道-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信息沟通的有效途径。
学习要求:理解领导、激励、管理沟通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和影响领导成效的因素,掌握有关激励和领导的主要理论;理解沟通的渠道、原则、方法以及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
自学:PM理论、三因素理论、领导作风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参与理论
自我评估:你属于何种领导者?
作业:1、谈谈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
      2、激励或沟通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八章 控制(5+1学时)
主要内容: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控制的类型,管理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原理。
学习要求:理解控制的概念及类型,掌握控制的步骤,了解控制的方法和实现有效控制的途径。
课堂案例讨论。
自学:常用的管理控制技术与方法
第九章 管理创新(4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创新的含义及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技术。
学习要求:理解创新的含义、内容和过程
自学:创新技术。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6次,主要安排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0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阅读管理学名著、撰写读书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5%、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5%、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阅读书目:
1.[美]查尔斯•M•萨维奇(Charles M. Savage) (1996):《第5代管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2.[美]彼得•圣吉(Peter Senge)(1994):《第五项修炼》,三联书店1998年版。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6):《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4.[美]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 (1992)《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美]保罗•S•麦耶斯主编(Paul S. Myers) (1996):《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6.[美]达尔•尼夫主编(Dale Neef) (1998):《知识经济》,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7.[美]F•赫塞尔本等著,《未来的组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8.[美]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 Womack),丹尼尔•T•琼斯(Daniel T. Jones),丹尼尔•鲁斯(Daniel Roos) (1990):《改变世界的机器》,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孙膑兵法》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其它非管理类课程的补充课程,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并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15分钟之内,超过15分钟,请自动下台;
•每次发言主题一致,2组同学应对该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发言内容应该与前2组发言主题相关。
2. 讨论评价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4 04:17 , Processed in 0.0562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