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6|回复: 0

[食品学院]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生物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学院各专业和食品学院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多年来面向本校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讲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酶工程的学习,应熟悉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的研究路线,掌握酶的生产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实际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爱专业的热情,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以后的毕业环节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应用这些技术方法,尤其是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酶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方法和酶的应用概况,理解酶催化特性及酶催化动力学,使学生了解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和有关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新动向,掌握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时具有将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思维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所具有的特点,酶活力的测定,酶的分类和命名,酶工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握酶学基础知识。学习酶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
自    学: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
讨论:为什么说酶的催化效率高?
课堂案例讨论:酶的来源有哪些?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10学时)
主要内容: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常用的产酶微生物,发酵工艺及其控制,酶发酵动力学,固定化微生物细胞产酶。
学习要求:掌握优良的产酶细胞应具备的条件发酵工艺及其控制;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提高酶产量的措施。掌握延续合成型是酶的工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合成模式;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方程);产酶菌种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变;基因工程方法改造产酶菌种。
自    学:转录,翻译,微生物筛选分离方法。
课堂案例讨论: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作业: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筛选方法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6学时)
主要内容:细胞破碎,酶的提取,沉淀分离,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
学习要求:掌握发酵液的分离,过滤,浓缩与初步提纯。了解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细胞的破碎及酶的提取方法;酶的纯化工艺;酶纯度的检验方法;酶的浓缩与干燥工艺。
自   学:离心机的使用
阅   读:酶分离纯化文献
第四章  酶分子修饰(6学时)
主要内容:酶分子修饰的概念及原理、酶分子的修饰方法,酶化学修饰的基本要求,修饰酶的性质
酶分子修饰的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酶分子修饰的目的;影响酶蛋白修饰反应的因素;酶分子修饰的设计;修饰程度和修饰部位的测定;蛋白质稳定性因素;测定蛋白质稳定性的方法;酶分子修饰的应用。  
课堂案例讨论。
自    学:氨基酸侧链的基本特性
作    业:举例说明酶分子修饰的应用
第五章  酶分子固定化(4学时)
主要内容:酶分子固定化的概念及原理、酶分子固定化的方法,酶固定化的基本要求,固定化酶的性质
学习要求:固定化酶的制备原则;各种固定化方法的比较;固定化酶的性质;固定化细胞技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    业:举例说明酶固定化的应用
第六章  酶的应用(4学时)
主要内容:酶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动物饲料、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学习要求:掌握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情况。
作    业:酶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酶工程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大量分子模型和催化过程的动画模拟,以及各种图片,将抽象还原为具体,使学生能够看得明白,记得牢固。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和综述写作,不少于5000字,促使学生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进行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五章,每章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PPT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MSN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开卷考试成绩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张树政,孟广震,何忠效主编.酶学研究技术(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3.许根俊编著.酶的作用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4.袁勤生主编.现代酶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陈石根,周润琦编著.酶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罗贵民主编. 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邹承鲁,周筠梅,周海梦.酶活性部位的柔性.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还开设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所以学生们对酶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先修课对各章节的具体的内容涉及很少。在讲授酶工程内容时,避免与同时开设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食品化学内容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5 11:57 , Processed in 0.1350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