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9|回复: 0

[海洋学院]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综合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海洋渔业系
曾任课教师:张硕(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自然类公共选修课,是促进学科专业知识交叉,为各专业学生,尤其是与海洋相关的各专业拓宽知识面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初步认识近海渔业结构的调整和渔业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学习其他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海洋牧场》是渔业工程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近海设施渔业和资源管理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渔业资源及其与栖息地、海洋生态环境和管理等相关问题。本课程以改善和营造适宜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研究为主要内容。它围绕着国内外渔业的发展概况、近海生态海洋生态环境、栖息地修复、资源增殖方法及管理模式等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渔业工程领域的增养殖工程、渔场修复技术和资源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牧场的概念及其内涵、国外渔业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我国渔业发展的历史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海洋牧场的发展背景。
学习要求:掌握海洋牧场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国内外渔业发展的历史;理解我国近海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海洋牧场发展的背景。
课堂讨论:我国近海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作业及思考题:什么是海洋牧场,海洋牧场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第二章 国外海洋牧场发展和建设概况(2学时)
主要内容:国外渔业发达国家海洋牧场的发展历史、海洋牧场建设情况、金枪鱼海洋牧场建设实例介绍。
学习要求:了解国外海洋牧场发展的历史和建设的概况;掌握金枪鱼海洋牧场的特征。
课堂讨论:海洋牧场在国外的发展具备了哪些主要条件。
作业及思考题:金枪鱼海洋牧场具有哪些特征。
第三章 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 (4学时)
主要内容: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基础、我国近海海域的基本情况、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我国近海海洋牧场发展的目标及其重要意义。
学习要求:掌握我国近海海域的主要环境特征和海洋牧场发展目标;了解我国近海海洋牧场的建设基础,了解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课堂讨论:我国近海建设海洋牧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业及思考题:我国近海海域主要环境特征有哪些。
第四章 海洋生态栖息地的修复技术 (8学时)
主要内容:人工鱼礁的基本概念、人工鱼礁的作用和分类、人工鱼礁的环境效应、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和集鱼效果、人工鱼礁的发展历史、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掌握人工鱼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理解人工鱼礁的环境效应、生态功能,人工鱼礁的集鱼机理;了解人工鱼礁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堂讨论:人工鱼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功能有哪些,人工鱼礁的发展趋势。
作业及思考题:人工鱼礁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第五章 网箱养殖 (4学时)
主要内容:网箱及网箱养殖的定义和分类、网箱及网箱养殖的发展历史、网箱养殖及中间育成技术。
学习要求:掌握网箱的定义和分类;了解网箱及网箱养殖的发展历史,理解网箱养殖和中间育成的技术特征。
课堂讨论:网箱养殖和中间育成的应注意哪些因素。
作业及思考题:网箱及网箱养殖的定义,网箱的分类及其主要依据。
第六章 增殖放流技术 (2学时)
主要内容:目标生物种类的选择、分类及其培育方法,种苗培育设施和育苗技术,人工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应考虑的因素。
学习要求:掌握目标生物种类的选择、分类方法;了解苗种培育设施和育苗技术;理解人工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应考虑的因素。
课堂讨论:人工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应注意哪些因素。
作业及思考题:怎样对目标生物种类进行选择和分类。
第七章 人工海藻场和滩涂养殖(2学时)
主要内容:海藻场的功能、国内外人工藻场的建设概况、我国近海滩涂和浅海养殖的概况。
学习要求:掌握藻场的功能;了解国内外人工藻场的建设概况,我国近海滩涂和浅海养殖的概况。
课堂讨论:我国近海滩涂和浅海养殖的特点。
作业及思考题:海藻场具有哪些主要的功能。
第八章 海洋牧场的调控技术(2学时)
主要内容:鱼群控制技术、音响驯化技术、回捕技术、生态环境质量的日常监测技术、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
学习要求:掌握主要的鱼群控制技术、音响驯化技术和回捕技术;了解生态环境质量的日常监测技术和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
课堂讨论:如何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海洋牧场进行有效控制。
作业及思考题:鱼群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第九章 海洋牧场的管理和人工生息场技术的展望(2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牧场的管理和保障措施、海洋牧场的管理机制、海洋牧场的技术发展趋势、海洋牧场中生态休闲渔业的发展。
学习要求:掌握海洋牧场的管理和保障措施;了解海洋牧场的发展趋势及在生态型休闲渔业中的应用;理解海洋牧场的管理运行机制。
课堂讨论: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海洋牧场进行管理和保障。
作业及思考题:海洋牧场的管理和保障措施有哪些。
辅导答疑(2学时)
专门进行课堂辅导或者通过幻幻学院进行网上答疑辅导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分析、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讨论内容应贯穿在讲课个过程中且次数应不少5次,主要安排在第2~8章进行;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要讨论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进行布置;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2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作业和思考题,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课堂讨论、作业和思考题和外文翻译或查阅资料写小论文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课堂。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及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及综合运用能力。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讨论、翻译或小论文等)35%;期末成绩(开卷考试)65%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Bari R. Howell  “Stock Enhancement and Sea-ranching” , Fishing News Books
2. 杨吝主编。《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引导学生入门的自然类公共选修课程,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海洋牧场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24 13:07 , Processed in 0.0374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