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回复: 0

孟子·公孙丑下4.1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2]。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3]。’”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4]。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5]。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6]?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1]充虞:孟子弟子。 [2]此句意为,老师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豫:愉快。 [3]不怨天,不尤人:此句见《论语·宪问》,为孔子之语。尤:怪罪。 [4]以上两句意为,五百年必定有圣王兴起,其间必定有闻名于世的贤人出现。名世者:名显于世的人。 [5]以上六句意为,从周朝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上说,已经超过了;从时势而论,也该有圣贤出现了。 [6]以上四句意为,老天大概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如果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有谁呢?


原边注:


赵岐:“圣贤兴作,与时消息,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是故知命者不忧不惧也。”(《章句》)


点评:


本章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是孟子告别战国政治舞台的宣言。孟子与先秦大多数儒者一样,既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也对平治天下充满自信,故是理想主义者;但孟子又与多数儒者一样,相信王道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历史机缘的,真正的圣王五百年才一出现,天下的平治与否最终取决于天命,而不是个人的努力,这是现实主义,但不是宿命主义。孟子生活的时代,从时间、时势看,已经到了圣王应该出现的时候,但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讲仁义,倡导仁政、王道,何以劳其一生而无结果呢?这只能说平治天下的条件还不具备,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得到平治,“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坚定的自信退出政治舞台。孟子的自信并非某种精神安慰,而是来自这样一种信念: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的发展必将是以民心、民意的实现为目的,故政治必须符合人性。只有符合人性、维护人的尊严的政治,才是最有前途的政治。这就决定了王道必定战胜霸道,仁义必定战胜强权。人类政治最终必定回到仁政、王道上来,我的时代尚未到来,若到来,必定是仁政、王道的时代。


孟子讲“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似将圣王看作社会治乱的决定因素,是一种英雄史观。但孟子的圣王是顺应民心、民意者,故也承认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梁涛(解读)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5 03:24 , Processed in 0.0500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