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回复: 0

买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作者:唐·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省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江州司马,又先后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诗歌语言浅易自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有《白氏长庆集》。


点评: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前后,白居易创作了反映民生疾苦的组诗《秦中吟十首》。诗前小序日:“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这首诗是《秦中吟》的第十首,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讽刺了贵族豪门之奢侈,揭示了社会不同阶层贫富悬殊的状况。


帝城,即长安城。在长安的暮春时节,牡丹盛开,城中车水马龙,买花的人络绎不绝。诗人不惜笔墨描写了买花的情状:牡丹花的价格贵贱不一,有的小小一束,就要五匹绢的价钱。卖花人对牡丹精心呵护,即便移植,花的颜色还会和以前一样鲜艳。当全城都沉溺于为牡丹痴狂的气氛中并习以为俗时,没有人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而作者通过一位偶来买花处的农夫之口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深色牡丹花的价值,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一丛极少,十户甚多,深色花虽美,却饱含着中下人家的血泪。这强烈的对比,直接揭示出贵族官僚恣意享乐、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以及中下层人民的困苦,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启人深思。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4 00:33 , Processed in 0.0407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