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回复: 0

衔命还国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作者:唐·晁衡)


作者简介:


晁衡(698-770),又作朝衡,本名阿倍仲麻吕,是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长安留学,仕于唐,历官秘书监、左补阙等职。天宝十二载(753)随遣唐使藤原清河归国,海上遇飓风,漂泊安南,后又返回长安。肃宗时任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后卒于长安。酷爱中国文化,与当时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密切的交往,汉诗造诣很高,可惜作品多散佚。


点评: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日本使臣藤原清河等奉命来长安,当他完成使命归国时,长期在唐为官的晁衡请求一起回国。唐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他以唐王朝使臣的身份返日本。在晁衡回国之际,长安朝野与他交好的诗友们,如王维、包佶等,纷纷作诗赠别。他也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念之情。


诗歌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乡,又留恋大唐的矛盾心理。此时晁衡已离开日本三十六年,自然对家乡充满思念。但同时,在中国多年的生活,让他对大唐的文化和长安的风土人物恋恋不舍。诗中“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等句,更显示出他对唐玄宗知遇之恩的深深感念。诗歌感情真挚,充分体现出晁衡在离开长安之际百感交集的心情,典雅的语言也展示了晁衡汉语水平的高妙和对汉诗技法的熟稔。


晁衡“衔命还国”,唐玄宗任命一日本人为唐王朝使节,也可见出当时大唐王朝的开明与开放,以及中日交流的深入。为了纪念晁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日本和中国分别于1978年、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坐落在兴庆公园,即唐兴庆宫遗址内,也是其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镌刻着晁衡的生平事迹、《望乡》诗,和李白误以为他归国海上遇难所作的《哭晁卿衡》诗。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3 19:26 , Processed in 0.0573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