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回复: 0

姜夔《钓雪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赏析:


据《吴江县志》记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吴江县尉彭法在县境“三高祠”旁建亭,因其地名“雪滩”,又据唐柳宗元《江雪》之诗,而取名为“钓雪亭”。彼时,姜夔四十八岁。《钓雪亭》诗虽未注明甲子,但可确知是他后期的作品。


据宋人林至的《钓雪亭记》,亭本“面水波之冲,湖光之影”“江湖一色,群鸟不度,四无人声。”姜夔这一首绝句又为钓雪亭增添了一些凄冷的气氛。他开篇就把人们带进了风雪寒江的钓雪亭上。漫漫,无边无际。亭本名钓雪,又当此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栏杆),四顾无人,自然使人联想到柳宗元的著名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这时有一位钓雪的蓑笠翁,也可稍稍安慰诗人的寂寥之感,然而此时此地,却“无人”在寒江之上、风雪之中“把钓竿”,这使诗人愈加惆怅。有了这“惆怅”二字,使人感到诗人已把自己融入这钓雪亭的风雪之中。


第三、四句分写官船与白鸥。诗人运用朴素的直陈语式,没有描写,没有藻饰,却使官船与白鸥形象如画。船浮鸥落,为风雪寒江的画面增添了动态的因素,但是否会对诗人的“惆怅”起到安慰的作用呢?恰恰相反。为公事而过往的官船绝非往日喧呼欢跃的游船画舫,独落前滩的白鸥也绝非往日群鸟的争鸣翔集,这是一个虽在运动但却冷寂无声的场面。官船与白鸥的出现,为诗人增添了惆怅之情。这是一种反衬手法,船与鸥之动更表现出诗人心境之冷寂。


在这首小诗中,首句是诗人着力描写的景物,是他为全诗铺设的背景。惆怅的诗人、过往的官船、飞落的白鸥既是这背景下活动着的人和物,又对这背景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全诗以首句为本,然而诗人的用意并不是绘制钓雪亭的寒江风雪图,而在于以景寄情,抒发满怀冷寂落寞之情。


(顾之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13:16 , Processed in 0.0635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