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8|回复: 0

朱淑真《秋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幽情苦绪的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诗中所写,不过“秋夜无眠”四字,内容较为常见,其妙处在于,作者只选取了三更前后铺床欲睡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写得深婉含蓄,耐人回味。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无一语抒情,而“情”字隐含其中,不仅有情,而且情很浓重。“夜久无眠秋气清”,点明“秋夜”二字,而且是“夜久无眠”;“烛花频剪欲三更”,把“夜久”具体化——“欲三更”。女主人公为什么“夜久无眠”?诗中始终不肯直接说出,她让读者自己从诗里寻找答案,她只是向读者透露出自己在长夜里的举动——“烛花频剪”。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喜事的预兆,杜甫《独酌成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可证,诗人对此也深信不疑。她在《秋夜牵情》诗里说:“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显然,是频频结成的灯花,触动了她的心事。灯花频生,当有喜事,可命运偏使她不幸。此时的灯花怎能不牵动万千愁绪!当她从似幻似梦的忧怨中醒来,意识到时已三更、应当安歇的时候,诗人笔锋一转,将愁绪融入景物描写中去了。


更妙的是,明明要写“无眠”,反从“欲睡”写起。“铺床凉满梧桐月”,铺床欲睡之际,才发现了那从梧桐叶间落下来的满床月影。“凉”字照应题中“秋”字,既写天凉,也写心境之幽寂。由室内的月影,过渡到室外的月影,抬头向窗外一望——“月在梧桐缺处明。”后两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式,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造成了缠绵的情调。写月光,不从正面写,而是写梧桐叶间若隐若现的月影,桐与月交织成一个纡徐委曲的深邃意境。同时,月与梧桐又是最能撩人情怀的景物。诗人曾经这样写道:“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萧郎,唐诗中常用,指情郎。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伴我者唯有月华与桐影,此情此景,愁何以堪!至于后半夜的景况如何,就用不着写了,她哪里还能够入睡呢!景中寓情,以景写情,不言“愁”字,而句句带愁意,此诗的好处正在于此。


(张燕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13:16 , Processed in 0.0433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