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8|回复: 0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赏析:


杨万里的朋友张镃在《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诗中写道:“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南湖集》)这句诗道出了诚斋诗的主要特点。这首《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很能代表诚斋诗的风格。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是“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会更清亮一点。此时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


第二句,进一步写“望”。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仰望高空,宛如帷幕,色比鸦青,顿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作者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者,圆也;而冰的特质是凉,是亮,也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优美而又冷清、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它不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上的陶冶。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


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吟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们笔下,月是千姿百态的,由月引起的遐想也各不相同;而诚斋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石破天惊,出人意表。


他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是原来月亮并不是附着在天上的而是独自行走的。设想新奇,境界全出。


这不禁使人想到作者的另一首诗《晓行望云山》。这诗最后两句是:“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山是有消长的,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不过升降很慢,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因此,古人认为山是永久如此,是不会“长”的。然而作者却想到山峰在“长”,这个想法和月亮的“元不粘天独自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奇趣,正是诚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能给读者以清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的思想也活跃起来。


总之,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出以新奇的遐想,打开了人们的思路。此外,通俗的语言也使人感到新鲜活泼。


(李景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4 04:46 , Processed in 0.0392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