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8|回复: 0

欧阳修《秋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黯然,心神沮丧貌。此联的意思是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怀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颔联不直接作答,却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


那么,究竟为什么心绪黯然?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当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的表达较为含蓄,那么,下句的表达则变得清晰起来: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这里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白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


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我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的想法,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中岁居颍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记载,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文公语录》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也。”“实而有条理”就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蚕吐丝为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章法严谨,丝尽茧成。《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一联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高度精练,清新自然。


(傅经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22:26 , Processed in 0.0631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