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8|回复: 0

寇准《夏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赏析:


本诗作于罢相期间。诗人一共经历过两次罢相,这是其中哪一次则不详。


“离心”,指离开汴京之心。“迟迟”,迟缓,这里形容迟钝的样子。罢相,在这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来说,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他自然是难以忘怀的。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他感到离心萦怀,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绵长、悠远的(杳杳)味道,所以思绪也变得有些迟钝了。人在忧思郁结时,往往如此。“杳杳”“迟迟”,两对叠字,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彼时忧郁惝恍的心理。


既“杳杳”,又“迟迟”,这时如果有个人来聊聊,也可有所开解,然而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第二句说,深深庭院中,空无一人,唯有那柳树倒垂着枝条,竟是如此静谧、冷清!


正因为分外安静,所以第三句说,在这黄昏的时光,有几只归巢的燕子,只有它们不知人的愁苦,在长廊边呢喃。“燕语”,写出了一个静的境界:因静,才听得见燕子的呢喃声。这静也反衬出诗人的寂寞。试想,如果诗人还在相位上,哪有心思、哪有闲暇去听燕语呢?


末句,“麦秋”,秋天是谷物收获的季节,而初夏正是麦熟的时候,所以古人便将初夏称为“麦秋”。天又下着绵绵的细雨,丝丝寒意向他袭来,他这才想到:现在正是初夏收麦的时节。诗到此句点题并徐徐收住。


那么,诗人是否已经从“离心”之中解脱出来了呢?看来并非如此。尽管诗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景物上,把读者也引到了夏日的景色之中,但只怕夜深人静之时,他又要“欹枕难忘是旧情”(《虚堂》)了。因而,读这首诗,令人不由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这恰恰是受了诗人“离心”的感染。


(周慧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4 04:36 , Processed in 0.0515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