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回复: 0

汉宫春·过骊山山下有华清池温水数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绣岭温泓,自艳妃浴后,池水难澄。至今千年粉臭,百里脂腥。想当时,带得洗儿汤,倾入华清。秦下客、往回过此,风来掩鼻趋行。


辱没山灵。并天炉腾。碧地灶烧红,不如浐河飘雪,灞水逆冰。却教人、到与马嵬泥,一样看成。君听取、渔阳鼙[pí]鼓,方知哲妇倾城。


(作者:明·韩邦奇)


作者简介:


韩邦奇(1479—1555),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历官吏部主事、员外郎,谪为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因宦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韩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免职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终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有《苑洛集》《禹贡详略》《洪范图解》等。


点评:


韩邦奇是明代陕西著名学者,为人清正,刚直诚信,重气节操守,以经世致用、力践务实为儒学旨归。这首即景咏史之作是作者经过骊山华清池所作,其所表达的思想主旨大略不脱儒家正统“女色祸国”论调。上阕通过“池水难澄”、“千年粉臭,百里脂腥”和行人“掩鼻趋行”的举止来表达对杨贵妃的批判态度,充满着对“妖姬”、“祸水”的鄙夷之情。其中更引述杨贵妃与安禄山的野史传闻,摹其丑态。下阕则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骊山温泉与浐河、灞水作比较,言其“不如”;下句则不忿世人将骊山温泉与马嵬坡贵妃墓上的泥土同样珍视,以为可美容养颜。最后提醒世人,要多想想“渔阳鼙鼓”之安史之乱,方能悟出“哲妇倾城”的道理。从今人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以为女色即可亡国而不言掌权之君王的罪责,可以说是极为迂腐可笑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正统学者的偏颇与执拗,以及封建时代的局限性。选录于此,亦是聊备一说。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4 10:31 , Processed in 0.0423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