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6|回复: 0

古诗:杜曲谒杜工部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南韦杜潏川滨,工部千秋庙貌新。


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诗人。


少陵原上花含日,皇子陂前鸟哢春。


稷契平生空自许,谁知词客有经纶。


(作者:清·屈大均)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30—1696),原名绍隆,字介子,一字翁山,更名大均,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明诸生(秀才)。曾参加抗清武装,失败后削发为僧,改名今种,字一灵。后还俗复为儒,北上游历,力图恢复,与顾炎武等人交往。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道援堂集》等。


点评:


杜甫曾被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为杜工部。据《关中两朝文钞》载,长安的杜公祠,是明嘉靖五年(1526)创建,位于韦曲和杜曲之间的牛头寺南。后面为少陵原,祠下为樊川。作者来此拜谒杜甫祠堂,首联开门见山,叙写祠堂所在位置和总体概貌。“庙貌新”三字写出作者看到祠堂整修一新的欣慰之情。颔联概括杜甫一生的功业。《新唐书·杜甫传赞》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国史”“风化”二句高度评价杜甫诗歌有记录史实和教化百姓的作用。颈联描绘祠堂周围的景色,花艳鸟鸣,春光无限,寓情于景,透露出世事变迁的不尽感慨。尾联的“稷契”化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诗句。杜甫平生以稷契自许,期望能辅佐明君、建功立业,但终究不得实现,故曰“空自许”。作者想到杜甫的抱负成空,不禁为之深深叹惋:又有谁知道杜甫这位诗人也具有不凡的政治才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杜甫一生际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其实,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伤悼杜甫,何尝不是伤悼己身!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20:14 , Processed in 0.0439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