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回复: 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 高难饱:《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挠,长吟悲鸣。”因以为它只是“饮清露”,所以想到“高难饱”。
2 恨费声:悲鸣传恨而无人同情,所以说是恨费声。
3 薄宦:做小官吏。
4 梗泛:随水漂的树枝。《战国策·齐策》说,有土偶人与桃梗对话,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然者将何如耳。”
5 芜已平:荒草丛生,一片平齐。
6 君:指蝉。
7 警:警醒,提醒。
8 举家清:全家清贫。

赏析:
诗中的蝉,就是作者的影子。蝉栖息高树,吸风饮露,嘶鸣不止,这一切投射到诗人心上,都成了自我生命处境的写照。诗人不禁将情感投射到蝉的身上,细致体味这种相似境遇下的生命感受。首句“高难饱”,“高”字双关,既指蝉栖身之高,也指蝉品性高洁;“难饱”,指蝉食不果腹,也寓指诗人的清贫。二句“恨费声”,写蝉哀鸣终日不过徒劳,而诗人吟咏作诗,亦属徒劳费声。三、四句写蝉夜夜嘶鸣,尤其是到五更时,悲凄无力,鸣声欲绝,然所栖之树却愈发碧绿,无动于衷,这也正是诗人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切身感受。五、六句漂泊无依,家园荒芜。既说自己,亦指蝉栖抱木枝,而不能再回旧穴了。七、八句“君”、“我”双收,以蝉鸣声警醒自己家徒四壁作结,更添悲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3 03:17 , Processed in 0.0499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