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0

每日辟谣|小儿腹泻就是吃坏东西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谣言:


小儿一旦出现腹泻,肯定就是吃坏东西了。




辟谣: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小儿消化系统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容易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


小儿出现腹泻原因很多,由于饮食因素所导致的腹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简单来讲,小儿腹泻的病因有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包括肠道内的感染、肠道外的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细菌感染包括致腹泻的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沙门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菌感染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常见,寄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肠道外感染也可产生腹泻症状,例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等。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饮食因素。小儿喂养不当时可以引起腹泻,比如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了食物的品种,食入肠道刺激物等都可能引起腹泻;此外还应注意小儿对牛奶或者大豆制品过敏所引起的腹泻。


2.气候因素。如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小儿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者天气过热等使得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小儿出现“拉肚子”,家长们可不必惊慌。对于不发热的“拉肚子”,可以给予小儿简单饮食,如吃点清淡的米粥、面条及少油的青菜等。除非特殊情况,不建议禁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


对于出现发热的“拉肚子”,化验便常规和轮状病毒特别重要。尤其当小儿出现水样或者蛋花汤样便,便常规检验结果还大致正常时,要小心病毒性肠炎。


除此之外,孩子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干甚至精神不好等,要注意小儿是否出现了脱水,及时就医。


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多种,我们了解常见不同类型腹泻的症状,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避免小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重度脱水。希望每个儿童都有一个愉快而健康的童年!



辟谣专家:陈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复核专家:许忠,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疗中心教授;徐灵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6 17:19 , Processed in 0.0343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