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2|回复: 0

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自豪自信自省 寄语中国生态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2018级自然资源学博士研究生王洋洋,也是资源研究部学生支部的支部书记。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李文华先生的《自豪自信自省——寄语中国生态学》一文,发表于《生态学报》2004年,第24卷,第10期。


李文华先生出生于1932年,山东广饶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在森林生态学、森林群落地理学领域有着杰出建树。他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开拓了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开辟了红壤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研究领域;首先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应用模式。


在本文中李文华院士从三个角度寄语中国生态学——为以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突出贡献而自豪,为我们的研究体系和未来前景而自信,就发展历程和利弊长短而自省。这既是为中国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对青年一代生态学者提出的希望。


下面我将摘取文中的“自省”这一部分段进行诵读:


面对世界生态学研究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学研究与国际生态学发展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原因甚多:我国生态科学起步甚晚、技术手段落后、数据积累不足、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才量、质短缺;我们的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不够全面,研究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在全球范围的研究中,我们既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局规划,又缺乏结合我国需要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工作;对于我国传统的生态学知识缺乏应有的重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在解决国家和地方面临的紧迫问题时,缺少足够的科学储备和坚实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要把我国从生态资源的大国变成一个生态科学的强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感到忧虑的是,当前社会上一些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和成果奖励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学风,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工作不安心,研究成果不扎实。这使得在一些基础和应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与国际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这里有科研体制、政策氛围问题,也有素质能力和观念意识问题。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现行的科研绩效考核和成果评审制度,为科研人员创造一种高效、宽松、务实、创新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也呼吁我国生态学工作者来一场深刻的自我反省——反省古今中外的生态学历程,反省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利弊长短,反省优化生态学研究环境的战略战术,反省生态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和拼搏、奉献、创新的精神。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是科学的栋梁。我们殷切希望工作在第一线的青年生态学工作者拿出体育健儿奋战奥运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想他人不曾想,做他人不曾做,敢为人先。在宏观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以天下生态为己任,以埋头奉献为荣耀,以创新、积累为志趣,甘于寂寞、淡泊名利、超越世俗、超越自我,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与实践中,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协同攻关,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国生态学事业的繁荣、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我们要做到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互惠互利。有理有节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不卑不亢是我们国家的气节,互惠互利则是我们平等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我们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既不要盲目自满,又不要妄自菲薄。相信随着国家的逐步强盛和对科学研究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的生态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必将在国际舞台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国家急需的社会实践中,在生态科学的舞台上,能够不断创造奇迹,迎接新的辉煌!


殷殷叮嘱赤子意,谆谆教诲记在心,学习了李文华先生的讲话,我感受到了先生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而先生对于生态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为我继续在生态系统服务流动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唯有脚踏实地,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发扬创新进取的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且将此心付研路,共盼华夏好年华!谢谢大家!


(朗诵文摘编自《自豪自信自省 寄语中国生态学》,原文作者:李文华,朗诵人:王洋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04:33 , Processed in 0.0374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