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0

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为接朝霞顾夕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职工党支部的王文达。


我今天要诵读的是我国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先生的自传体文章《为接朝霞顾夕阳》中的第二章节,题为“专业的选择——虚荣与实学”,讲述了汤先生在1927年冬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系后,经过慎重抉择,最终确定未来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


汤佩松出生于1903年,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为接朝霞顾夕阳》是汤先生的自传体文章,以札记的方式分期分段在我国《植物生理学通讯》上刊发,记述了汤先生五十多年来在植物生理学领域中的学习历程、工作方式及学术思想、经验教训等。下面,我们就节选其中片段,与您分享。


专业的选择——虚荣与实学


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进入研究院学习,主要是想选择一个“名校”,更想找个“名师”。


我的导师在毕业前后的几个月里曾和我进行了多次谈心,问我有何打算。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想终身做科学研究工作,要进到一个研究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看到我这几年学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课程成绩,以及在毕业典礼上获得的优等奖励,他起初一定要我留在明尼苏达大学改行进入该校的医学院。他说我学习的课程与医预科所要求的一样,并说他已和医学院教务处说妥不但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后期费用不成问题。他的理由是十分中肯的:“现在的中国需要的不是‘纯学术’,‘纯科学家’,而是能够对她的社会事业、人民造福的实干家”。经过几番争辩和更多的自我斗争,终于达成了妥协:在植物生理学领域中去攻读我那荣贵的博士头衔。这样就定论了我当时在学习和“事业”前途上方向和道路的选择斗争。我只是在那以后,当我开始接触许多生物化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普通生理学家,得知他们有的是医学博士,更有的既有医学学位又有哲学博士学位时方才明白,学医并不一定限于行医,在少数大学中已经开始有了培养既能行医又能做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制度。如果我在和我的导师争辩时知道有此途径,很可能这个具有双料头衔的途径更适合我的虚荣心,将我的选择推向这一途径。实际上后来我是曾经后悔过的!


在当时,这次对我决定业务前途“终身大事”的决定,的确是我事业方向选择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现在看来其重要性不在于当时作出抉择的方向或途径本身,更不应当是追求那类学位头衔。重要的是这次的反复争辩推动了我认真考虑向什么长远事业发展的前景,并启发了我对自己以及对各个学科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大学教育的精华!在任何课堂中是得不到的。我现在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己的坚定目标和理想,条条道路都是通罗马的。甚至可以说,道路的进程就是目标的实现和演变过程。演变的过程就是目标的逐步形成、完善、巩固和扩大。在几十年演化过程中,我现在已经心满意足的达到了我在1927年无法说清,而当时还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细胞生理学”“普通生理学”,最后演变产生当时尚未有的“生物能力学”。这就是我在上面想说明的:只要有自己的见解、远见和目标,达到的途径和手段绝不只是单条的,而且重要的是,途径的过程和演变本身就是目标的发展、完善和完成的过程。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类似彗星的运转和消长。运转是过程,也是目标的演变。特别是它的光热的消长,至少从人的客观观点是这样的。人们用亮度和热力衡量星体,用荣誉和贡献衡量人们的成就。这是现实的,但只是外表而不一定是实质的价值指标。人的能力和背景各自有所不同,贡献因而有别。对我自己来说,一个公平的共同衡器应当是:在每段紧张工作完成后,和最后当死神降临的前夕,我能平静地、安详地、心情愉快地轻颂唐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就得到了最高的安慰和评价。上面引用句中的“泪”字,不是悲伤而是奋斗的泪痕。


以上就是汤先生文章的节选部分。汤先生对于研究方向的选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论述,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今天从事科学研究的我们。无论我们深潜于哪一研究领域,我们都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服务于科技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开拓进取,攻坚克难。


(朗诵文摘编自《为接朝霞顾夕阳》,原文作者:汤佩松,朗诵人:王文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18:22 , Processed in 0.0372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