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回复: 0

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青年与科学精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党支部的高艳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施一公院士发表的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报告选段。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


这篇文章选自施一公院士在2019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发表的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本次分享主要是报告的第一部分——什么是科学精神。


施一公院士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和崭新的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施一公院士讲到,科学精神就是求真,也就是实事求是。这里讲的求真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最前沿进一步求真、去探索。


他又讲道,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只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施一公院士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X射线的发现。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20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M.vonLaue)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


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在第三点中他还讲到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思想碰撞,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的进展。


在报告中,施一公院士从求真、独立与合作、质疑精神三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告诉了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共赢的工作方法,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关键指引。


(朗诵文摘编自《青年与科学精神》,原文作者:施一公,朗诵人:高艳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18:35 , Processed in 0.0333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