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0|回复: 0

探秘“龙宫”的“深海精灵”之水下滑翔机——“海翼”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甲板上待命时,它是安静的“萌娃”;在深海里滑翔时,它是无畏的“泳者”。认识一下,这个“长”着一张“萌系圆脸”的水下滑翔机,就是“海翼”号。
黄色的“海翼”号身长2米左右。圆形的“红鼻子”是高度计,用于测量与海底距离,具有避碰功能。“红鼻子”两边圆圆的“小眼睛”是固定用的螺丝帽。“海翼”前部长着一对“翅膀”,后面拖着一条避雷针似的细长“尾巴”,在水下可像海豚一样沿着“W”形轨迹起伏航行。当调查队员操作船艉吊车将“海翼”布放在水中时,海面上犹如点亮了一道美丽的黄色闪光。
“海翼”号装配有类似于鱼鳔的油囊和可前后移动的电池。下潜时,“鱼鳔”排油,体积缩小,浮力减小,同时电池向前移动使整体重心前移,“海翼”就能头朝斜下方滑翔。上浮时,“鱼鳔”吸油增大,浮力加大,同时电池后移,机体便向斜上方行进。“海翼”每完成一个浮沉循环,就会发出信号,传回搜集到的海洋环境数据。
水下滑翔机,是指一种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浮力和姿态实现在水中滑行并对水体信息进行收集的新概念水下机器人,其能源利用效率高、噪音低,具有大范围、长时间连续海洋环境观测优势。“海翼”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水下滑翔机的统称,按照不同工作深度和承担的不同任务,分为300米级、1000米级和7000米级等多种类型。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锋介绍,水下滑翔机看似“呆萌”的外表下集成了传感器、水声通信、导航等诸多技术。去年12月11日,自然资源部印度洋联合海洋与生态研究计划冬季调查航次布放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用于高时空分辨率海洋环境观测,设定最大下潜深度为1000米,在水中持续航行40天左右,采取上浮和下潜的“游动”方式高密度观测北印度洋海水缺氧和涡旋现象。执行任务的“海翼”装载了多种类型的生态要素传感器,可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以及含氧量等。数据通过天线——“海翼”细长的“尾巴”传送回作业母船,帮助科学家将海洋深处的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04:36 , Processed in 0.0370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