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回复: 0

“甘霖-Ⅰ”到底有哪些“黑科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6日,“甘霖-Ⅰ”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在甘肃省金昌市成功首飞。捷报传来,意味着我国破解了国内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的“密码”。“‘甘霖-Ⅰ’是目前全球第一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它的首飞开辟了人工增雨雪的新途径,属于世界首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


无人机增雨雪作业利用高性能无人机平台,搭载机载播撒系统,可在复杂天气背景下,进入云层中实施播撒作业,也可以在低空安全条件复杂的山区发挥独特技术优势。它具有成本和风险较低、保障维护方便、布设灵活等特点,是未来人工增雨雪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甘霖-Ⅰ”如此耀眼,到底有哪些“黑科技”?


“‘甘霖-Ⅰ’可以在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穿行作业,这是以往飞机增雨雪难以具备的。”据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李照荣介绍,祁连山区常年积雪,地理地貌复杂,以往用人驾飞机实施增雨雪作业很难灵活深入云水资源多变且富集的深山区域。由于“甘霖-Ⅰ”系统智能化程度高,机动性灵活,转弯半径小,能够自动沿预设航线或者实时快速修正航线到达目标区,深入绵绵群峰间实施降雨催化作业任务。


其次,“甘霖-Ⅰ”犹如增雨雪航空群落里一个充满智慧的“逆行者”,不分昼夜、风雨无阻,航时超过14小时,航程5000公里,能一次绰绰有余地飞跨甘肃东西全境,不仅能精准探测最适宜增雨雪的区域实施作业,而且能深入作业区域探测效果,实现先探测、再作业且能自动评估的效果,“这是人工增雨雪作业质的飞跃。”李照荣说。


据了解,甘肃将持续开展祁连山生态修复人工增雨雪工程,涵养祁连山水源,富集祁连山冰川,构筑坚固的祁连山生态屏障,在精准应急救援、自然灾害评估、自然生态遥感等方面,挖掘“甘霖-Ⅰ”的潜力。“以每年开展50个架次人工增雨雪作业测算,祁连山区域年增水将达到6亿~8亿立方米,全省年人工增雨(雪)量增加10%~15%,达到20亿立方米左右。”李照荣表示。(邸金 杜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2 12:25 , Processed in 0.0355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