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回复: 0

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这些大事时间都定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1: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2日,国家航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介绍,“昨天(6月11日)上午,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圆满实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许洪亮表示,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


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


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


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许洪亮介绍,目前正在制定航天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按照国家建设航天强国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协调发展。未来一段时期,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继续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综合实力。将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工程。


其中,行星探测方面,计划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后续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


在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察、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八号。


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底中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




第二,不断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继续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讯广播和导航定位的服务能力。


在服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重点是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需求,加强卫星数据产品与服务,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行业领域进行深度的应用。


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是要推动遥感、通信、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开发面向大众消费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大众生产生活品质,推动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重点扩大航天合作交流,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中国政府一直秉持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积极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工程合作方面,持续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深化论证和技术攻关,按计划推进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后续星等卫星工程联合研制,促进卫星数据共享与应用。


在服务全球方面,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服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包括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等共同挑战。


在促进交流方面,充分发挥航天领域多双边机制作用,重点支持海南国际航天城的建设,鼓励科研机构、航天企业、高等院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 何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13:11 , Processed in 0.0332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