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0

科技创新为南水北调提供永续动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水北调,纵贯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5月14日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南水北调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项世界性工程,南水北调的复杂性、挑战性是世界工程建设史上不曾遇到的。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难题,很多都无先例可循,需要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源头活水”。


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从开工建设以来,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建设工人迎难而上,辛勤忙碌在施工一线,用一次次创新实践将困难克服、将“瓶颈”突破,创下了多项国内外纪录,如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建设者用智慧凝聚起了强大的科技力量,用创新练就了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将宏伟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未来要继续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还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更好、更多地发挥科技力量,让科技作中流砥柱,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成为啃“硬骨头”的先锋,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永续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05:35 , Processed in 0.0324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