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回复: 0

科技冬奥专项加紧攻关冬季运动创伤防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疗保障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面向冬季运动项目,构建早期筛查、预防、急救、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新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一体化平台意义重大。


近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奥会运动创伤防治和临床诊疗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项目组在北京召开推进会。项目、课题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就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交流讨论,为加快推进项目落实应用,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出谋划策。


“从云顶滑雪场到崇礼院区,直升机转运只需4分钟;从雪车雪橇赛场到延庆创伤中心,智能救护车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直升机转运也只需4分钟……这些从赛场到保障医院的急救转运能力是对赛事医疗救护水平的切实需求。”该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教授崔国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上今年2月与3月两次测试赛的数据,项目组在延庆、崇礼开展的陆地航空救援演练中,直升机转运演练达14次、救护车转运演练达20次。


“特别是转院流程的简化与优化,使崇礼院区及延庆院区与北医三院做到创伤中心两院联动、信息共享,运动员绿色通道得以建立。”崔国庆表示,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使延庆院区接收的患者信息第一时间传送至北医三院,通过直升机转运患者至北医三院本院的时间缩短至25分钟。


远程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不但能提高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救治效率,还能对后奥运时代各地医联体体系内资源分配与协同服务开展先期示范。


崔国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项目设置“冬季运动损伤数据库、AI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及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与应用”课题,就是希望实现标准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建立完善的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实现诊疗全流程智能化辅助判断。


目前,项目已实现人工智能影像识别算法在膝关节大病种的识别率达85%以上,初步搭建包含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吉大一院等11家医院在内的医联体网络,共建远程会诊中心。


除了创伤急救,还有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情救治,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在清晰了解我国冬季运动损伤分布情况和损伤救治水平的基础上,这要求对我国冬季运动损伤基线调查方案进一步完善,加快建立严重创伤的早期快速筛查和诊断流程及相关专家共识,为严重创伤救治提供权威、科学的参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项目已公开发表严重创伤早期快速筛查与诊断流程团体标准5项,严重创伤救治相关专家共识2项,针对快速诊疗流程培训医疗人员20次、培训2000余人。(科技日报记者何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12:58 , Processed in 0.0371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